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推进,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已成为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其中,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扮演重要角色,企业孵化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紧跟当前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我镇区全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努力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日前,我镇区重点建设的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专家小组评审,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我市实现零的突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来此创新创业,构建镇区发展的新优势。 一、把握原则,确立创业服务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抓好生物医药、输变电、金属冶炼、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提升改造,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镇区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原则。突出自主创新,着力抓好一批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重大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规模和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优先发展原则。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优先发展”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尽量延伸产业链,发展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发展重点,从投资、税收、人才等方面发挥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和组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及技术开发。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的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到2010年,把镇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先进、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最终造就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在国内外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具体目标:一是形成五大研发群体。即:金属冶炼及新材料研发群体、输变电设备研发群体、生物医药研发群体、光机电一体化研发群体、新能源环保技术及产品研发群体。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5家,形成镇区高级科技人才聚集地。二是加快企业孵化步伐。到2010年,计划孵化企业100家,完成产业化项目15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50家,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家,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年产值超5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 二、重点推进,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本地科技资源的潜力,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格局。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生产要素和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采取高新技术和适用先进技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是扩大孵化基地规模,构建基础设施保障平台。把孵化基地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创业中心建设的重点。重点建设完善坐落在城北工业区,总体规划80000平方米的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与南京科技创投中心联系,争取今年增挂国家级科技创投中心的牌子;加快城北工业区的建设,使软硬件得到较好的结合,成为我市的科技孵化基地。在开发区三期建设3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同时加强与市职教中心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完善创业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工业数字化设计平台、专业检测平台和科技成果数据库。 三是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构建中介咨询服务平台。建立高新技术孵化和开放式研发平台,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孵化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通过提供差别化服务,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是拓展投资融资渠道,构建孵化资金支撑平台。大力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促进孵化企业发展。设立创业中心种子资金,建立“开发区科技发展基金”和“开发区科技风险基金”,为孵化企业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镇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适当的资金,重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倾斜。建立贷款推荐制度,加强银企合作,帮助孵化企业获取贷款。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扶持。 五是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构建企业群体扩展平台。依托镇区在上海、温州、萧山、厦门、深圳等地的招商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吸引成熟的科技成果到中心转化发展,着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国际、国内企业,加快形成规模效益。 三、多措并举,健全创业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充分认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认真研究部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与配合。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下大力气解决好产业环境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二是制定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镇区的有关政策措施,为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和创办科技型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1、工商登记方面:免费为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科技人员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首期认缴额不低于人民币3万元,注册资本可分3年到位;高新技术成果、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为项目投资,其价值占注册资本比例可达35%;属于国家或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的无形资产,其比例可提高到60%。 2、税收规费方面: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的企业,在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过程中所获取的收入,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营业税,年净利润在50万元以下的还可免征所得税。同时可提取当年销售额5%以上作为技术开发费用,在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购置关键设备、测试仪器所发生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10%以上的,经市科技部门立项、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税额。 3、资金扶持方面:为企业优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和基金,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开发区科技发展基金”和“开发区科技风险基金”,作为创业中心创业发展资金,对在孵企业提供各类补贴和奖励。 4、房屋租赁方面:对在孵企业租用创业中心房屋作为研发、办公、生产用房的,第一年免收房租;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按正常租金的40%和80%收取;租金差额由“开发区科技发展基金”予以补贴。 三是建立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创新创业中心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基地管理体系和新型基地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施业绩报酬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四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结合。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吸引外地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投资,扶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五是加快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吸引高科技人才来本地创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工作站,想方设法引进本地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和紧缺人才。建立留学生创业园,鼓励留学生来本地创业或为本地服务。对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新技术紧缺人才,采取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解决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同时,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选调政治觉悟高、创新和服务意识强、富于敬业精神的优秀干部,从事创业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已投资企业加强管理,通过企业指标考核、财务监管等手段,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周卫中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溧城镇党委书记; 王朝晖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溧城镇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