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扬州人何如森风风火火闯常州,如今他已成为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生产的导体材料成为国家航天部指定使用产品,企业成为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创业初的卖“烫婆子”,到创办品牌铜业公司,再到开发新材料,永不知足的何如森逐步完成了他创业的“三级跳”。 “烫婆子”烫出火红创业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刚刚高中毕业的何如森只身来到全国闻名的工业城市常州。他给自己定下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生坐标,运用学到的铸铜手艺,开始做些“烫婆子”、铜勺、铲刀、脚炉等沿街叫卖。这些实用性很强的铜制品在当时的市场上供不应求,激发了何如森创业的信心,他敏锐地嗅到市场大潮汹涌而来的气息,再也不满足浇铸“烫婆子”沿街叫卖的生存方式,果断决定重新定位,选择冶铜创业。 80年代末期,常州乡镇企业发展进入鼎盛期,由于众多的乡镇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含铜再生废料,而企业对原铜的需求量又大幅度增加。何如森的冶炼厂几乎是“无本经营”,他一方面收购废料回炉炼铜,一方面与企业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一干就是10多年。不但有了资本积累,而且他决意把铜业工场由粗放型向精密科技型转变,以谋求丰厚的产品附加值和新的发展之路。 拉丝机拉出高端大市场 2000年,何如森在天宁经济开发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常州市恒丰铜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镀银铜导体线、镀银合金丝、镀银绞线等产品,进行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何如森一方面高薪聘请西安交大工程师来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一方面耗巨资原套引进德国尼霍夫拉丝机等先进生产设备,使企业走上了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在市场上确立长期的产品技术优势,何如森建立了特种导体研发实验室,抽调10多名技术骨干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公司还与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的镀银铜丝等主产品以较高的科技含量广泛运用通讯网络和军事设施,连神舟系列飞船也采用了恒丰公司的导体材料。此外,何如森还与法国一家企业配套生产电缆,并让产品闯进了国际大市场。公司还加大有效投入力度,每年技术投入就超1000万元,各种先进设备的引进更是源源不断。如今,公司产品在电线电缆、通讯、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享有盛誉,为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及部分电线、电缆研究所提供高速、高效、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导体。 高科技拓出产业新天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国外企业减少了对高新导体材料的需求,对恒丰公司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此,何如森毫不畏难,另辟蹊径,开发的铜铸电缆导体、合金镀银丝等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被广泛用于电信基站扩建、手机制造等3G领域。尤其研制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扁形导体新产品,在3G领域更是分得了较大份额的“蛋糕”。 在做大传统导体的同时,何如森又以新型线材研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去年初,何如森就注册了常州恒隆特种线材有限公司,从事新材料产业方面的研发生产。今年初,公司投资6000万元与哈工大携手研发的太阳能连接扁线项目正式投产。这一产品将用于连接太阳能板上的硅晶片,技术国内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仅这一产品,每月的定单均在2000万元左右,全年销售将超2亿元,恒丰和恒隆全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公司由此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又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