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论坛 > 正文

应鼓励外资以参股等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

作者:admin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2012-09-10 10:25:06 标签: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近期一些知名跨国公司向东南亚转移的现象引发各界猜测。实际上,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有转移的趋势,并不因此就能断定跨国公司的产业都在从中国转移。

  当然,今年以来,的确有一些世界知名企业接连推出“瘦身”计划,也波及其在中国的业务。

  刚刚荣膺“全美最佳雇主第一名”的谷歌日前证实,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0%、约4000人,同时关闭全球1/3的办事处,而位于北京和南京的软件中心将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今年1月到5月,外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中国商务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7月纷纷单月吸引外资规模创2010年8月以来新低。

  日本松下集团今年最大规模裁员将中国列入其中,诺基亚7月中旬宣布关闭中国两个区域销售部并进行裁员。除电子通信行业外,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也宣布10月关闭位于苏州的在华唯一直属工厂,星巴克也有计划关闭中国工厂而把部分生产转回美国。有关跨国公司开始着手撤离中国的种种猜疑开始蔓延。

  从目前来看,为了迎合国内增加就业的需要,部分外资企业撤离的还只是产业链条中的低端环节,其研发中心和采购职能部门依然留在中国,外企这种产业内部资源再配置行为无疑有利于中国外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也切合管理层提升外资质量和层级的战略思路。

  此外,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渐次结束以及土地等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中国相对于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成本优势日渐式微,外资企业在华的资本边际收益率日渐降低,从而必然引致部分外资企业将资源配置到具有更大利润外溢空间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从中国迁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外资全部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的梯度转移即向用工成本低、税收优惠和环境标淮宽松的地方迁移是必然规律。

  总结来看,跨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三种调整:第一是将研发生产线由成本较高的中国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第二是将生产由中国向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第三是部分制造业回流本国。这种布局调整也牵动着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增减。

  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是,跨国公司把全价值链转移到了中国,过去可能只是把制造组装的厂转移到中国,现在开始把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营销、服务,整个价值链往中国转移,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这十年,跨国公司差不多在中国建立了1000多家很有规模的研发中心,最近还有一些企业把全球性的功能中心,转移到中国,像美国的通用汽车把它的全球化中心转移到上海,德国大众计划未来几年投资40亿欧元,在中国扩大产能。

  按照产业转移理论,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一般遵循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然后是研发中心的递进过程,转移周期一般在20年左右。可以说,外企进入中国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并已经迈入第二阶段。对此,中国政府可以鼓励各类外资以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中国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同时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及其研发机构合作申请中国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能力建设项目;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产业供给上,中国政府可为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政策优惠。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能源、金融和电信等国有化领域,在打破垄断的同时为外资创造出新的投资市场。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到位,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外资进入周期,而从中获取的FDI收益无疑要比引进制造类和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大得多。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