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论坛 > 正文

刘志勤:对外资胃口变刁了,未必是坏事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09-25 11:00:17 标签:
 

刘志勤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封面文章《中国的“新”万里长城》,认为中国目前日益严重的官僚审批制度,和越来越多的规定、限制,形成了“新”的万里长城,成为阻碍中国进一步吸引外资的障碍,使得不少外资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陷入想走,又舍不得;留下,又无法忍受的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文章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改革在近几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

  这些怨言和意见已不是新话题,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几年中不断听到类似言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混,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现在的中国已比10年、20年前成熟许多,中国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条件、对投资方的选择和爱好,发生重大变化也是必然的,正常的。

  中国的市场对外开放经历了三大阶段:从敞开大门,不分良莠;到消化吸收,识伪辨真,再到今天以我为主,自主创新。每个阶段几乎都经历了10年。头十年中国是真正的穷,穷到外国的什么东西都好,那时外国人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甚至低技术、无技术的项目都纷纷涌进中国。笔者认识的一位德国企业老总谈起20年前的中国,缺乏国际贸易经验,所以总是跟随外方的要求走,而且那时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便宜,外资很容易赚钱。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外商有些不适应属正常反应。

  《时代》文章提到中国倾向支持本国产业,创造中国的品牌产品,使得许多外企失去公平竞争机会。这样的责备有些牵强。如果用这话来批评美国,倒是恰当不过:美国至今对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设置层层壁垒和关卡,这些复杂的审批程序堪比美国的“长城”。一位在美国开办IT行业的中国商人对笔者说:有时美国对中资企业的审查不亚于过去中国的“政审”。比如,一个老板曾在中国当过兵,在美国人眼中则可能有“政治问题”而怀疑企业的一切动机和目的。从这一点来看,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更高。

  中国人对外资的胃口变刁了,精了。没有独特、超长、超强的技术,难以吸引中国人的关注力。这是大好事,因为这是中国成熟的象征。但是这不是我们不关注外商的忧虑的理由,相反我国有关部门应认真审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在政策宣传、规章的执行方面有很大的改革空间。让人们不费事就能办好事,应成为服务质量好坏的检验标准。保护高质量外企的积极性,改善它们在华经营条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肯定有利。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