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大省江苏,近年已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强力磁场。统计显示,江苏省协议外资规模已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目前,该省协议外资已占全国总数的22.6%,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际到账外资占全国总数的18.8%,列第二位。眼下,国际资本和产业正大举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优良、投资环境完善的江苏备受青睐,外商纷至沓来。引人瞩目的是,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 一、 加入 W T O 激发外资强劲增长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江苏较好地抓住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 , 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 特别是外资经济成为江苏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21 年间 , 江苏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总额近 600 亿美元 , 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 4.7 万个 , 协议外资超过 1000 亿美元。 跨入新世纪 , 中国加入 WTO 激发外资强劲增长。今年上半年江苏利用外资创下近 10 年来最高的增幅。上半年 , 江苏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2598 个 , 比上年同期增长 63.91%;协议利用外资 99.5 亿美元 , 增长 119%;实际利用外资 48.3 亿美元 , 增长 35.8% 。 据有关人士分析 , 今年上半年江苏利用外资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相对集中和地域不断拓展等特点。 上半年 , 江苏新批总投资 3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39 个 , 其中 1 亿美元以上项目 12 个。张家港容昌钢板有限公司总投资达到了 4.8 亿美元。从行业看 , 电子通信、机械和化工等制造业领域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 , 占新批协议外资的八成以上。与此同时 , 外商在城市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投资也明显增长 , 投资服务业呈较快增长势头。 近年来 , 苏南已成为国内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去年 , 仅苏州市就合同利用外资 72.3 亿美元 , 实际利用外资 30.2 亿美元 , 总量与上海市相当。今年上半年外商在苏州直接投资超过 21 亿美元 , 增长幅度 40% 以上。 引人注目的是 , 今年上半年外资在苏南继续大规模“集结”的同时 , 苏北地区的外商投资增幅明显提高。上半年 , 该省 13 个省辖市中 , 新批协议外资增幅超过 100% 的有 9 个。其中苏州新批协议外资 51.6 亿美元 , 占全省新批协议外资总额的一半多;无锡新批协议外资 19 亿美元;南京新批协议外资 6.5 亿美元;徐州新批协议外资 2.2 亿美元 , 在苏北地区名列第 一。 江苏上半年外商投资的高速增长态势表明 , 中国加入 WTO 的“利好”所激发的新一波投资热潮已见端倪。 二、 新一轮外资涌入出现“六个转向” 新一轮外资的投入呈现出六个明显的转向 : 1、从分散投入转向组团式投入 在吴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9 年第一次出现了以组团式落户的 14 家 IT 行业的配套企业。近年来 , 他们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 以“大”带“小”等方式 , 又陆续引进了多个组团式投入的外资企业。目前 , 区内已有台商独资企业 120 多家 , 其中投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43 家 , 形成了年产 1000 万台彩色显示器、 1000 万台不间断电源供应器、 1000 万台手机、 360 万台扫描 仪、 300 万台笔记本电脑、 300 万台电脑 主机及一大批电脑周边产品的加工生产能力。今年以来 , 苏南地区还出现台资、日资、韩资共同组团投资的新趋势。 2、从一般加工组装项目转向产业基地型项目 据介绍 , 目前外商投资非常重视长远发展和规划 , 已普遍由一般的加工组装 , 转向产业基地的建设。如吴江开发区 , 目前 93% 的外资企业从事 IT 产业 , 自我配套率达 90% 以 上。也就是说 , 区内一家生产最终产品的龙头企业 , 其选用的装配料件中有 80% 以上不用 出区就可以备齐。如果再与周边的一些 IT 企业相衔接 , 配套水平可达 98% 以上。较为完善的配套水平 , 形成了新的“马太效应”, 更加促进了 IT 产业的大范围集聚。又如在无锡新区 , 时常可以看到比邻相挨的日本大公司的醒目招牌 , 索尼、松下、夏普、日立、住友、 丸红、洋马、村田、麦克赛尔、 CMK 、 ALPS 等一批日本跨国公司 , 在此的投资已进入基地化阶段 , 平均投资规模超过了 5000 万美元。 3、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 资本密集型产业 据了解 , 目前投资昆山的外资企业大部分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 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 , 管理水平高 , 投资领域相对集中在电子信息、 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行业 , 其中电子信息企业有 400 多家 , 已投资 45 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建设 8 年来 , 以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环境吸引了 4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 51 个项目 , 目前全区 880 多家外资企业中 , 投资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有 36 个 , 超过 10 亿美元的项目有 3 个 , 中新合作区内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 3300 万美元 ,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我国重要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研发基地。 4、从中小企业为主转向跨国公司为主 中国入世后 , 一些跨国集团加快在长江三角洲投资圈地 , 纷纷在这一带的中心城市构建其亚洲的研发和制造中心。据介绍 , 目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前来江苏投资的意愿更加明显。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里 , 跨国公司已成为在江苏投资的“领头羊”。截止目前 ,200 多家跨国公司在江苏举办了 500 多个项目 , 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 130 多家。仅苏州一市 , 就有 8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安家落户”, 投资兴办了 188 家企业。 5、从直接投资办厂转向更多地采用企业并购 利用跨国并购方式的基本目的 , 就是要引导外资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 , 推动企业资产重组 , 使更多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 , 借助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人才、销售网络等优势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眼下 , 江苏省正积极筹划 , 要向位于世界前列的跨国公司主动推介一批企业 , 吸引外资参股、控股 ,并积极引导国外各类投资基金参与企业并购。 6、从集中于制造业领域转向更加关注服务业领域 在昆山 , 目前已有一批服务性、功能性项目如华东地区首家台商子女学校、东方首席电子商务中心和首批获批的两家台湾银行之一彰化银行昆山办事处等已先后运作或筹建。 专家认为 , 我国加入 WTO 后 , 服务业必将成为利用外资上竞争的一大焦点 , 对目前能做的事要赶紧做起来 , 对暂未放开的也要按照我国政府承诺的开放时间表 , 超前做好准备工作。 三、 以“变”应“变“引领国际产业聚集 顺应外资进入方式的变化 , 江苏各地积极调整招商引资策略 , 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 已实现四个新的转变 : 一是,由我方自行招商为主向注重“以外引外“和”委托招商“转变; 二是,由分散招为主向注重组团式招商转变; 三是,由传统招商方式为主向注重网上招商等现代方式转变; 四是,由政府招商为主向注重社会中介招商转变。 着眼于在新一轮利用外资热潮中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基地 , 江苏各地更加注重完善产业配套环境 , 构筑产业链延伸的高平台。吸引一家跨国公司的旗舰型项目和龙头型企业 , 随后就有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前来投资 , 从而产业链越来越长。 在吴江开发区 , 华宇电脑、大同电子、台达电子、中华映营、美齐科技、全友电脑、华渊电机、国腾科技、 亿光电子和亚旭电脑等 10 多家在台湾乃至世界上著名的龙头企业周边 , 都有十几家配套厂“众星拱月“, 订单一到 , 就近配齐材料 , 投入生产。有些料件的配套生产企业甚至只隔一条马路 , 用周转箱就能把刚下线的配料运上装配线。借助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 , 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 眼下 , 一批在全球举足轻重的产业基地已经在江苏诞生。 此间有识之士认为 , 江苏的目标定位 , 应当是不仅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 而且成为产业层次较高的制造业高地。因此要在注重引进跨国公司资金的同时 , 更要注重引进其研发机构、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乃至地区总部 , 积极争取和跨国公司合作设立研发机构 , 这 不仅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更是促使外资企业落地生根的核心环节。 可喜的是 , 摩托罗拉、飞利浦、明基电脑、日立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已在江苏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 , 开发区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已基本与国际同步。 作为制造业的密集区 , 江苏近年来还重点发展与上海在功能上错位互补的生产服务业 , 重中之重是现代物流业。目前该省正积极探讨与世界知名物流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 运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整合省内物流资源 , 做强做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 为制造业“大进大出”提 供配套服务。 园区经济是江苏省的一大特色 , 历年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都占了该省的半壁江山。 近年 , 江苏顺时应势再造开发区功能、推动开发区从依靠政策优惠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 , 加快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的接轨 , 增强了开发区作为外资载体的集聚功能 , 今年上半年 , 进入江苏的外资约八成流向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