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外资画廊进军中国艺术市场的两条路线

作者:admin 来源:中奢网 日期:2013-03-05 22:21:17 标签:
 

外资画廊进军中国艺术市场的两条路线

外资画廊进军中国艺术市场的两条路线 (1/2)页


佩斯画廊2007年进驻北京798

  2013年的春天慢慢接近了,伴随着韩系画廊的大规模退出中国艺术品市场,人们开始反思韩系画廊“退市”,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如果仅仅说韩资画廊退市现象和韩国经济有关;和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程度极低,导致外资画廊的国际化资源优 势在中国本土的失效有关。在中国同样要面对通胀和高关税等问题的红门、艺门、香格纳、麦勒等等外资画廊依然在继续运营。虽然降低成本是降低风险普遍的手 段,如布朗-华莱士所说:“我想对于运转良好并在财务方面保持谨慎的大画廊而言,他们会挺过来。红门听从那些见惯风云变幻的国际画廊主们的经验:缩减预 算,挺住就是一切!”另外,北京的优势和画廊深谙中国国情以及稳定的欧美收藏群体做依托,抗风险能力自然强的多。

  同样重视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欧美画廊,与直接进入中国的韩系画廊不同的路径是“软着陆”在香港,随着2010 年9 月法国超大型画廊,马凌画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率先进入香港,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在2011年、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在2012年也接踵而至。随着中国藏家对西方艺术品兴趣逐渐浓厚,以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市场的吸引力,西方大牌画廊优先选择在中国开 设分支画廊就是因为看重了中国能提供给他们销售和市场拓展的双重机会。而香港的服务、免税、财富人群也让画廊觉得更容易做生意。

  北京路线:一个美丽的错误?

  在望京地区工作和生活的韩国人有很多,全北京大约有13万韩国人,而在望京就有10万左右,大多是韩国企业的职员。银行、邮局和医院都有专门的韩语窗口,这边的超市用中英韩三语标注商品,甚至连这个地区的片警也是由会说韩语的民警担任的。韩国人在北京的中小企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餐饮业占很大一块。整个北京城,韩国人和朝鲜族人开的韩餐厅,一共有500多家。韩国人李明哲在望京开的餐厅“豚玛露”是家地道的韩式餐厅,金融危 机后因为韩元贬值的原因,他说现在一份汤,在韩国吃的话是3万韩元,在他这里吃,差不多要5万韩元。一个菜,在韩国吃要5000韩元,他这里,折算下来将 近一万韩元,比韩国贵了近一倍。所以,韩国人不来“豚玛露”吃了。显然金融危机后影响到的不仅是望京的韩国餐馆,还有北京的韩国画廊。

  在大望京区域的798艺术区从2007年开始,不仅如尤伦斯、佩斯北京等重要外资艺术机构、画廊进入,如阿拉里奥画廊、阿特赛帝画廊、表画廊、昌阿特画廊等等也开始扎堆进入中国……阿特塞帝画廊作为最早将中国当代艺术介绍到韩国的画廊,自2001年始推介中国当代艺术。为了寻求新的艺术家并开拓海外艺术市场,其海外第一个分支机构—北京阿特塞帝画廊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成功进驻北京798大山子文化艺术区,北京阿特塞帝画廊于2007年4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金融危机后,2011年11月23日,韩国阿特塞帝画廊关闭798艺术区空间。韩国商人、世界排名前50的收藏家金昌一(CI KIM)于1989年在其家乡韩国天安市成立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2005年,阿拉里奥于中国北京成立它的第一家分支,建筑面 积2290平方米,最初拥有三个展览空间。这是北京第一家大规模的画廊,为中国的艺术家提供了举办博物馆级展览的机会。2013年元旦期间,韩国总部就关 闭了在首尔江北区的分店。2012年底关掉北京分部,至此阿拉里奥在全球的画廊布局已经萎缩至一家了。目前还在运营的重要韩国画廊表画廊于2006年在中 国的北京设立了“PYOBEIJING”,后由酒厂艺术区搬至798艺术区。表画廊北京经理金柔林仍表示目前画廊的中国客人连10%都不到。依赖于欧美客 人的表画廊,很早就选择了来798,并且缩小了规模。

  作为艺美艺术机构的四个板块之一(艺美基金会、艺美画廊、艺美环境艺术设计、 艺美会所)的艺美画廊,是在中国注册的带有韩资色彩的中国画廊。艺美艺术机构的主要资金来自韩国艺美创始人陈玹镁的家族支持。艺美画廊运营总监的江弋舟认 为韩国画廊退出中国市场主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的文化和观念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另外,韩国2013年元旦开始,执行艺术品转让税政策。例如:买卖6000 万韩币(相当于35万人民币)以上的艺术品时,规定把20%的转让收益金额需要交税。意思是购买超过35万人民币的艺术品时,自然也执行实名制,国外艺术 家也不例外。韩国艺术界担心有些藏家不愿公开买卖,而会导致艺术品市场的萎缩。这个举措对艺术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

  北京作为画廊最多的中国城市,显然是有它的先天优势的。美丽道艺术机构董事长沈桂林认为自选择在北京建立机构的原因有四点:首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首先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文化的氛围最浓的地方是北京,首先市场在这里,所以我们做任何行业首先要占领市场,这一点很重要,到北京 来才知道中国的艺术市场在北京,你看嘉德、保利拍卖,所有的拍卖主力军都在北京,画廊也是很多中国最多的画廊还是北京,有几百家,上千家画廊,最发达、最繁华的地方,市场最好的地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有非常好的艺术家资源。

  第三点是优秀的评论家、理论家、策展人资源。

  第四点,有大量从事文化产业、艺术品市场相关产业和画廊经营的专业人才在北京。

  那么在北京的韩系画廊又为何没有利用好这些优势呢?艺评人陈晓峰对韩系画廊集体中国“退市”的现象认为:在北京建立辐射亚洲和欧美的艺术市场,这种画廊战 略从一开始可能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但是由于彼此北京艺术市场似乎处于火山爆发的山口,因此并没有从长远的未来来判断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势,也没有为 国际艺术品找到中国艺术市场的接口,因此结局可见。

  艺术家朱伟讲过一个故事:汉雅轩的创始人张颂仁1993年的时候就替他的朋友付钱给他,购买他的水墨画,后来也参加过他在香港万玉堂画廊的个展开幕式。红 门画廊创始人布朗-华莱士十四年前就和朱伟约定要为他做一个展览,这事终于在2005年落停了。朱伟说:“我一直很奇怪他们怎们能眼光那么准?提前那么早 就下家伙呢?以至于后来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炒作,几十家上百家境内外画廊蜂拥798、草场地等等,比他哥俩晚了近二十年。”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