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牛根生退出蒙牛决策层 宁高宁接任蒙牛董事会主席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06-13 15:23:41 标签:牛根生 蒙牛 宁高宁
 牛根生辞任其一手创立的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职务,几乎彻底退出蒙牛决策层,在近期原本趋于平静的乳业市场再次激起了千层浪。

(左:牛根生,右:宁高宁)

  牛根生辞任蒙牛董事会主席

  从1999年身为“中年失业者”一手创建蒙牛至今,牛根生最愿意看到或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就是这一天。6月10日晚间,蒙牛发布公告称,现年53岁的牛根生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故而辞任董事会主席,不过,他将保留非执行董事,并继续参与蒙牛乳业集团的策略规划。

  董事会同时宣布委任现任董事局副主席、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为主席,执行董事杨文俊、非执行董事于旭波则被任命为董事会副主席。

  不过,牛根生的这次辞职,似乎来得很突然,让很多人感觉意外。公司的公告也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和说明。

  早在2009年7月,中粮集团即间接入主蒙牛,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出任蒙牛乳业董事会副主席。然而,“牵牛绳”与“执牛耳”毕竟还是有别。何况,与中粮集团的央企身份对比,蒙牛可谓是一头彻彻底底的“市场牛”。近年来,“央企中粮现象”引起各方关注,中粮的“全产业链”家喻户晓。

  牛根生的退休计划早已制定

  据媒体报道,实际上,牛根生的退休计划早已制定。此前有公开报道称,早在2005年,牛根生就公开表示,希望自己在50岁时退休。2008年,由于内地乳业遭遇三聚氰胺危机,时年50岁的牛根生不得不推迟其退休计划。2009年7月,蒙牛成功引入中粮及厚朴作为战略投资者,后两者最终以20.03%的股份,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也正是在2009年,牛根生辞去蒙牛乳业主营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该职务由来自中粮的于旭波接任。

  眼下,蒙牛乳业的运营状况已大为改观。

  有报道10日引述蒙牛乳业总裁杨文俊的话说,蒙牛当前持有现金60多亿元。“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若内地及海外有合适机会将全力进行并购。”蒙牛未来将向上游发展,致力建设牧场,“集团现有20座牧场与现代牧业合作,78%的奶源由自己控制,未来希望可100%控制奶源”。

  蒙牛乳业2010年年报显示,相比2009年,该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17.7%至302.7亿元,净利润增长10.9%至12.37亿元。

  蒙牛乳业10日发布的公告还宣布,该公司执行董事杨文俊获重选连任,非执行董事于旭波被任命为董事会副主席。张巨林则因退休,辞任蒙牛乳业独立非执行董事,委任谢韬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谢韬还获任为蒙牛乳业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仍在多家公司任职

  据广州日报报道,在留任蒙牛非执行董事之余,牛根生现时还兼任阿里巴巴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上海美特斯邦威独立董事等上市公司职务。蒙牛的前身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在曾是伊利副总的牛根生带领下,蒙牛创立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模式并得以大举扩张。不过,曾经一度在公众视野十分活跃的牛根生,自2008年后就逐渐淡出。

  至于公告上说的慈善,蒙牛官网上则介绍称:“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董事长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了‘老牛专项基金’,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又表示截至2007年6月,牛根生与家人所捐股份的市值已经达到40多亿元。

  退出乳业还是另起炉灶?

  据北京商报报道,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接下来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现代牧业”的发展上。从现代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蒙牛的影子,其创立、融资到资本运作都与蒙牛如出一辙,而且其与牛根生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开资料显示,现代牧业前身是领先牧业,由蒙牛原副董事长邓九强等前高管及其亲属等13名自然人和蒙牛马鞍山公司于2005年9月创办。2008年7月7日,现代牧业注册成立,法人代表为邓九强。在经历了四轮股权融资后,最终由KKR、鼎晖创投和牛根生设立的慈善信托公司Brightmoon三方通过Aquitair公司而成为控股股东,共同持有现代牧业50.5%的股权。

  针对外界关于牛根生幕后操控现代牧业的猜测,邓九强此前曾表示,现代牧业管理层中来自蒙牛乳业的并不多,牛根生没有持有公司股份,在公司也没有组织关系,似乎不愿外界对原蒙牛核心团队的持股情况产生更多关注。但是从现代牧业招股书中可以发现,该公司成立以来,绝大部分销售收入为蒙牛所贡献,分别占2008年、2009年所产牛奶销售额的98.9%、99.6%。双方还签下了一份长期承购合约,蒙牛允许现代牧业把不超过30%的原料奶售予第三方,但是不得售予蒙牛的另外两大主要对手。

  王丁棉透露,如果说蒙牛是牛根生的第一个孩子,那么现代牧业就是他的第二个孩子,牛根生完全脱离蒙牛之后,会否全力运营现代牧业目前不得而知,但是从现代牧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其增速是非常快的,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产品多元化发展,三到五年内或许就可以完善产品布局,如果牛根生想用它代替蒙牛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被资本咬伤三年后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8年,蒙牛和摩根士丹利撕破脸后,牛根生一直被资金链欲断裂的危险所困扰。虽然自2009年7月中粮入股以来,牛根生先后辞任蒙牛董事长、调任非执行董事,逐步淡出成为不可逆转的形势,但真的走下董事会主席之位,依然让业界几分唏嘘。

  而从没有厂房、没有资金、没有产品的无名小卒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球乳业第十六强,离开创始人牛根生的蒙牛又将驶向何方?离开蒙牛的牛根生———专心慈善,或孵化现代牧业?

  有媒体将牛根生誉为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典型,也是问题企业家的典型———其资源整合和高速增长的能力足以成为M BA的经典案例,其签下的对赌协议、带来的资金与品牌危机,也足以成为M BA的反面教材。

  如今,这个功过荣辱聚于一身的人物辞任蒙牛董事会主席,但保留非执行董事一职,继续参与公司策略规划,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毫无悬念地接任,执行董事杨文俊、非执行董事于旭波则被任命为董事会副主席。

  “牛根生近年来已多次显示出无心恋战的隐退之心。”有蒙牛内部人士称,2005年初,牛根生就宣告与家人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2009年11月,牛根生又受聘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时不时作讲演。而业内人士汪段(化名)则表示,牛根生的离开一方面是当初对与境外财务投资者对赌、险些丧失控股权事件的一个表态,另一方面是因为除杨文俊外当初共同创业的多人均已离开,“再待下去也意思不大”。

  虽然中粮入股时宣称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席,均为非执行董事,“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但一系列高层调整还是随之展开。除牛根生辞去董事长并于次年4月调任非执行董事之外,蒙牛十大创始人之一孙玉斌辞任蒙牛执行董事,蒙牛首席财务官姚同山也在2010年3月正式离职,由中粮财务总监马王军掌控,蒙牛众发起人中仅有杨文俊还在参与正常经营。

  “‘民嫁官’之后不得不接受控制权旁落的结果,想必这也是最初所谓‘一拍即合’的条件之一。”汪段表示,而目前蒙牛的一切运营正常,恰是牛根生全面淡出的上好时机。“但要说牛根生会全面离开乳业,专心只投入慈善,估计可能性不大。”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称,如果说蒙牛是牛根生的第一个儿子,那么其眼下正辛苦培育第二个儿子现代牧业。“只不过第一个仔是高调亮相,第二个则是幕后操作,隐蔽性强。”

 据了解,现代牧业于去年11月登陆港股,募资4 .47亿美元,虽作为蒙牛原奶供应商、又由蒙牛原高管邓九强等创立,且IPO资料显示,牛根生慈善信托公司(Brightm oon)在全球发售后持有4.36%的股份,但其官方一直希望淡化与牛根生本人的直接联系。而在王丁棉看来,现代牧业实则是退居幕后的牛根生筹建的第二个蒙牛,“当下蒙牛与现代牧业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前者需要奶源,后者需要蒙牛的品牌效应,但3到5年后,自己也做酸奶、巴氏奶等终端产品的现代牧业或将成为蒙牛有力的竞争对手。”

  “离开牛根生,蒙牛就不能运作的时代业已过去。”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但王丁棉也强调,牛根生的个人魅力堪可起到企业领袖的作用,离开多多少少会对蒙牛有所影响。

  在乳业的世界中,有人指自1999年牛根生开始创建蒙牛,与伊利间的10多年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乳业从食草动物时代进化到了霸王龙时代。在食肉动物的时代中,资本是决定性的力量,其中郑俊怀及其学生牛根生运用得最为娴熟,也分别被资本反咬过一口。

  2003年10月,蒙牛上市前夕,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斥资3523万美元购买3.67亿股蒙牛上市公司可转债。2004年3月,牛根生以各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获得蒙牛乳业4600万股股份,价值1.8亿港元,并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可以净资产价格或2亿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增资持有蒙牛股权。这样的可转债设计与承诺,注定了外资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轻松增持。2008年,蒙牛和摩根士丹利撕破了脸,又逢三聚氰胺和特仑苏OM P事件,牛根生一直被资金链欲断裂的危险所困扰,直至主动投身国进民退的大潮。

  事隔两年,蒙牛2010年年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增长17.7%至302.7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0.9%至12.37亿。“投靠”中粮以来,其在现金流上也有了明显的亮色。蒙牛乳业总裁杨文俊上周便对媒体表示,蒙牛当前持有现金60多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若内地及海外有合适机会将全力进行并购,且已实现78%的奶源由自己控制,未来希望可100%控制奶源。”而去年11月,蒙牛斥资4.7亿拿下华北最大酸奶生产基地君乐宝51%股权,便是这一扩张战略的最好佐证。

  去年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0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显示,蒙牛、伊利两大乳业巨头首次以“军团”形式出现在世界乳业第一阵营中,其中蒙牛超越了美国的施雷伯和蓝多湖以及德国的诺德,从第19位跃居第16位。蒙牛也同期高调宣布下一个十年将向世界乳业十强进军,并指中粮的加盟就已奠定了蒙牛的“世界时间”。

  “今年仍然是乳业的市场恢复期,消费者受三聚氰胺阴魂不散及两强内斗等不安全事件影响,对整个行业信心不强。”王丁棉表示,蒙牛在未来三五年间在国内还是处于垄断地位,“后牛根生时代蒙牛的走向则取决于中粮让谁去经营,依然是杨文俊把控还是另有其他力量牵制。”

  “总体而言,牛根生时代的蒙牛拉动了中国奶业的快速发展,但也集中体现了彼时整体行业的问题———先要市场再谋发展,四处抢奶源,激发了造假现象,并打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汪段表示,牛根生与郑俊怀一样,堪称乳业强人,其淡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谢幕,后牛根生时代中国乳业究竟会面临何种新局面,众人均有所期待。

  宁高宁为扩张而进?

  “牛根生个人色彩的淡出不但不会影响蒙牛的扩张,反而可能为蒙牛的大发展扫清障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称,中粮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完善的网络布局以及较强的渠道议价能力,这些都将帮助蒙牛从“中国牛”走向“世界牛”。

  艾格农业分析师陈渝对此表示认同,蒙牛现在已经深深打上了中粮的烙印,与其说是中粮助力蒙牛发展,还不如说是中粮在借助蒙牛进行其全产业链的扩张。

 事实上,自宁高宁接手中粮集团以来,就一心为打造中粮“全”食品产业链做各种努力和尝试。因为在入股蒙牛之前,中粮在粮油、肉产品加工、酿酒、饮料、饲料等众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板块都有相应业务,惟独缺少乳业这块。通过入股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大食品产业布局,以达到做“全”整个食品链的最终目的更是宁高宁的高明之处。

  “不过,民企和国企的行事风格不同,民企往往更具创新动力,这是蒙牛的快速发展之道。因此,未来中粮在运作蒙牛的过程中,尤其要保持蒙牛的这种特质。”陈渝表示。

  宋亮认为,有中粮烙印的蒙牛竞争力会进一步提高,未来会继续并购一些中小乳企来实现扩张,因此,乳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蒙牛乳业执行董事杨文俊日前指出,蒙牛当前持有现金60多亿元,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若内地及海外有合适机会将全力进行并购。“蒙牛未来将向上游发展,致力建设牧场,集团现有20座牧场与现代牧业合作,78%的奶源由自己控制,未来希望可100%控制奶源”。

  不过,陈渝认为,目前国内乳业的发展已经相对稳定,很少有能让它出现颠覆性变化的事件发生,一个参与者本身的变化也不会给乳业的格局带来多大影响。

  牛根生与蒙牛

  公开资料显示,蒙牛创始人牛根生1958年出生在呼和浩特,自小家境贫寒,出生不久,就被生父母卖到了养父母家。20岁那年,牛根生成为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1999年牛根生离开伊利创立了蒙牛,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2003年蒙牛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近50亿元,至2005年蒙牛集团已成为中国乳业前两强。

  2004年,牛根生创立“老牛基金会”,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2005年1月,牛根生宣布捐出在蒙牛所持市值15亿元的全部股份。2006年2月,牛根生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主要精力转移至慈善事业。

  2009年,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入主蒙牛,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入主蒙牛后,中粮在蒙牛乳业董事会中占3个非执行董事名额,宁高宁同时任董事会副主席一职。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