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我市城市格局五年巨变 ——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1-08-25 15:41:40 标签:城市 格局 五年 巨变 迎接 第十一次 党代会 特别 报道

 

走向大城时代,不仅是城市物理量上的扩展,更在于城市功能上的强健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中心城市能级迅速提升,南北两翼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优化。       ——题记
  地图见证变迁
  不变的是地理位置,变化的是影像图上的线条。这些变化的线条,勾勒出城市变迁的轨迹。
  不变的是经纬度,变化的是影像图上的区域大小。这些变化的区域,呈现的是城区板块的迅速扩大和标志性建筑、居住小区的增多。
  对比着2006年和2011年常州城区卫星影像图,常州测绘院副院长潘伯鸣感慨不已:从空中俯瞰,短短5年间,常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迅速崛起。“透过卫星影像图,城市的变迁,像年轮般让人一目了然。”
  在2006年常州城区卫星影像图上,武进西太湖地区还是一片低丘缓坡,泥土的黄色,田野的绿色,使得这里显得有些荒芜和寂寞。潘伯鸣说,当时这里的开发工作刚刚启动。而在2011年最新版的卫星影像图上,西太湖一带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企业厂房房顶的蓝色,居民住宅房顶的红色……“最大的变化是沿湖的形状,岸线已经由曲线变成直线了”。
  对比2006年和2011年的卫星正射影像图,常州的变化可谓大刀阔斧,非常醒目。2006年,我市不失时机把城市“一体两翼”的格局,调整为“三城联动,南北一体,东西协调”的规划布局。2007年,常州开始建设快速高架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划出了一条长达25.4公里的优美“曲线”,与2010年开通的高架二期连接,组成一条近50公里的亮丽“彩带”,穿越钟楼、天宁、戚区,环抱南部武进和北部新城;与此同时,青洋路、长江路、龙江路等7条主干道横亘南北,穿行南北城区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武进,扮靓“南部新城区”。常州科教城、太湖湾旅游城、西太湖生态城撩开面纱;武进高新区、市场物流园区、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如日中天;以湖塘为核心的南部副中心亮丽登场;八纵八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四面延伸……以旅游休闲、生态居住、高等职教、高新技术为主要功能、以现代化都市风貌为特征的南部新城已全新崛起。
  新北,占领“智慧新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现代物流为支撑、临江特色为方向的北部新城横空出世……高新高企、创意创智、物流人流等汇成常州“智慧经济”的新动力。
  戚区等,开启“全新东大门”。2010年初,常州提出“加快建设南北,全面提升城中,立马挥师东进”,掀起了“东大门”建设的新高潮,10条主干道、10条次干道,拉开了“东部常州”270平方公里区域的道路骨架,一场又一场大会战紧锣密鼓,全新“东大门”呼之欲出。
  五年的决战,龙城南北跨度从30公里,拓展成45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04平方公里增至153平方公里,常州在长高、在增大……

五年来,常州城市建成区从104平方公里扩展到153平方公里,外环高架像一条彩链,沟通了四面八方

  畅通缩短时空
  家住白云新村的杨女士,现在每天开车走高架去大学城上班。而在过去,穿越市中心到武进区,要花半个多小时,一旦交通高峰时段遇上堵车,四五十分钟都不一定能到。“现在全程高架,没有一盏红绿灯,我至少可以每天多睡10分钟。”
  在路上,乘公交车比开私家车更便捷。与5年前相比,常州公交车辆增加近一倍,其中空调车增加5倍;公交线路增加一倍以上,实现“村村通公交”。市民公交出行率由9%,猛增到26%,公交日均运客量超过100万人次,其中,BRT运客量超过26万人次。戚区潞城的宝徕商贸公司总经理周明君说:“自从BRT开到戚区,我招工人也更加方便,连住在花园的人都愿意到公司来上班了!”
  短短5年,我市交通建设投资超过300亿元,现代、国际、实用、高效的城市功能体系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城市高架公路环、沿江港口、4E级常州机场都已经建成。
  四通八达的路,就是城市的动脉血管,让新鲜血液输送到常州身体中的每一个部位。我市建成宁常、镇溧2条高速公路,在全市任何一个主要乡镇,开车半小时都能驶上高速路。待西绕城高速竣工后,将与沪宁、常澄高速相交,形成一条全长80.3公里的“黄金走廊”。5年中,常州织就了“三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建成了“六纵八横一环线”国省干线公路网,实现了“发展数量向发展质量”的根本性转变。新建、提升改造公路主干线229公里,全市82%的干线公路成为一级路,总里程356公里,从“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上等级路”,常州实现了又一飞跃。如今,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75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696公里、农村公路6782.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72.2公里,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
  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条件,航运的大运能、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正在彰显。大运河常州改线段通航,成为常州第一条全长26公里的三级航道,可容3艘千吨级航船并驾齐驱;大运河常州东、西段以及芜申运河、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常州段的整治工程全面启动,计划建设三级航道127公里,新建、改建桥梁66座,概算投资72亿元。运河改线段工程,技术创新项目达68项,其中1项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并获得了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项——詹天佑奖。
  新机场的建成,增加了常州与国内、国际的经济和信息交流,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按一类口岸和4E级标准改扩建的常州机场可起降各种大型客机,今年4月正式启用的新航站楼面积是老楼的7倍,可同时满足12个航班客流候机,为常州的新一轮“起飞”提供了硬件支撑。
  城市变大,带来了行车难、停车难、公交难……但在常州,城市骨架越长越大、城市血脉却越流越畅。路通心畅,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都缩短了,拉近了,方便了。

你还认识这是怀德桥附近吗?

  城市功能强健
  作为常州目前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文化设施,常州大剧院自开业之日起,就提出要让更多有需求的市民能买得起票,走得进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每月推出的高品质的“市民音乐会”,全场通票50元、家庭套票100元3张,吸引了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很多场次的门票在开演前半个月就已销售一空。
  如今,常州市民享受文化盛宴已经是近在眼前:不定期到常州奥体中心看比赛;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节假日去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可以免费泡上一整天……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市推进的民生惠民工程。常州奥体中心、常州大剧院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启用,现代传媒中心、常州报业大厦等近十个标志性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市大手笔勾画民生,加快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配套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共享到民生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我市在开发城市功能上,也都紧贴民生需求: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全面提升;加快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市民出行10分钟就能进入大医院;先后改建、新建了64座公园和大型公共绿地,绿化面积750公顷;用3年时间对全市103个菜市场实施分类分期改造,保证市民出门500米就能到达一个中小型菜市场,1000米就能到达一家大型菜市场……
  如何让市民生活更方便,真正将“城市生活”带给常州百姓?今年年初,我市再次确定了10大民生类重点工程,包括百姓安居、和谐安民、交通畅通、公交优先、菜市场提升、农村实事、富民工程、科教文卫惠民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爱老助老工程、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残疾人爱心工程、特困群众救助工程等。
  提高市民幸福感,常州在发力。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用于民生支出的财政资金增长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44%、40.5%、62.3%和56.2%,共计支出25.2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9.7%提高到21.7%。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选择自己的未来。现代化的常州城市新功能,承载着更多常州市民的光荣与梦想。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