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多事之秋,该怎样少生事端?医生们来分析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0-24 08:16:09 标签:

    常州外资网 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秋天给我们的身体究竟带来哪些变化?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方法?过敏性鼻炎、哮喘、咽喉炎、慢性痢疾、干眼症,这些可能是你知道的,而男性性功能障碍、精子活力降低、抑郁症,却可能是你不知道的。上周,我们分别采访了市中医院的几位专家、专门研究中药的职业药师、“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传人钱大宇医生,让他们就各自领域谈一谈这个医学上的“多事之秋”。

    文/本报记者 刘川芬 徐丹 储源

    通讯员/徐瑞玉 实习生 罗琛

    呼吸科:提前采取措施,比事后补救更有效

    发言医生:呼吸科主任 沈镇苍

    秋季好发疾病: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

    进入秋季,特别是初秋时节,是呼吸科的病房医务人员比较“定心”的时候,但是门诊的压力却挺大的。这个时候呼吸科常见易发的疾病有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咽喉炎。

    秋季各种花卉的开放、空气中尘螨的增多,都会诱发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深秋,门诊人数会比平常多出50%;天气越来越冷,容易感冒,再加上老年人体质差,阳气不足,之前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老年人就很容易诱发;而咽喉炎病人的高发季将在11月开始出现,按照过往几年的情况推断,那时的就诊人数将占到中医院整个呼吸科门诊量的一半。这种疾病主要的高发人群有教师、交警、公司白领等,症状多为痰少,喉咙痒,长期咳嗽,尤其到了早晚,咳得更厉害。

    讲个病例:

    方先生是中医院呼吸科门诊的“老客”,因为每到深秋,他的哮喘都会发作,以往还多次住院治疗过,往往用药一两周后,病情才能有所缓解。这几年,方先生听从医生的建议,每年9月都提前吃些中药,使用一些抗哮喘药物,哮喘基本没再发作,安然度过了好几个“多事之秋”。

    医生支招:

    这些在秋季高发的呼吸科疾病,为了缓解病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措施是可以提前做、提前预防的。

    在秋天容易犯哮喘的病人,初秋开始就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起到驱风肃肺的效果,再配合一些吸入性的抗哮喘的药物,效果会更好。如果早晨起床发现鼻子痒、喷嚏多、晚上睡觉感到胸闷,这些都是哮喘的前兆,那就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及时就医。

    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老人,在初秋时节也可以开始服用中药调理,11月之后 ,可以选择膏方调理,提前做好预防作用,可以将症状推迟和减轻。随着天气越来越凉,早晚温差越来越大,早晨8点前、晚上5点后就都不要再出门了。如果遇到特别干燥、风沙较大的天气,出门要戴好口罩。

    深秋时如果患上咽喉炎,它大多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是综合了过敏、病毒感染等因素,所以不能太心急,别指望吃一两天药、挂几次水后病情就能明显缓解。适当的休息很重要,但很多人就是因为工作繁忙诱发的咽喉炎,生病后也挤不出太多的休息时间,这时候服用一些含有驱风利咽的中药,三四天后症状往往能有所缓解。

    特别提醒:

    在哮喘病的治疗问题上,沈医生特别强调,如果家中有哮喘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在他们青春期发育的时候留个心,如果能在这个时期接受规范的治疗,孩子哮喘疾病的治愈率能达到85%。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的时间段,之后再想通过药物的方法治愈,就很难了。

    如果是患哮喘的成年人,能坚持3年的规范治疗,大多数人也是可以取得明显缓解症状的效果。但这其中大部分病人往往不能坚持这3年。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