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在华外资已经表现出以独资为主、跨国并购猛烈、制造业投资比例下降、金融业资本飙升强烈等若干新特点。 这一结论是对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经过历时两年的调查得出的。调查内容涉及126家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内地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的评比排名包括了累计在华投资总额、在华经营状况、本地经济贡献、企业社会责任、在华品牌形象四个方面。调查发现,在华外资呈现出以下三大新特点: 一、金融保险业外资势头强劲。 2005年,中国新批准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共1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2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772.07%。与以往各年相比,这是2005年中国利用外资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其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一轮改革重组中,都纷纷在2005年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有18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 二、外资“单飞”已成主流,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2005年,外商独资企业占全国全年项目总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3.40%、77.17%、59.33%,外资“单飞”浪潮已经形成。除了汽车行业国家明确规定外资控股不能超过50%之外,其他诸如电子、计算机、日用产品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基本都是完全控股或控制90%左右的股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国内工业用地日趋紧张、服务业扩大开放以及一些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趋势,企业效益下滑,再加上国内并购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促使外商投资企业更加青睐以并购而不是新建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思潮。 三、“绿地投资”略降,“金色投资”飙升。 2005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基本特点是,以制造业或者实业为基础的外商投资企业略有减少,而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则迅速上升。2005年,全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即“绿地投资”)为424.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31%。而金融业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即“金色投资”)达到123.0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4772.07%!金融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引资部门。由于金融资本看重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企业重组、企业兼并甚至企业破产等资本运作所带来的巨大利润。金融资本的投机性特征明显,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有潜在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