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德媒:欧洲的忧虑给北京提供了那些机会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1-08-30 22:45:10 标签:
 德国之声8月24日报道《欧洲的忧虑给北京提供了机会》,摘要如下:


  针对中国官媒批评西方并且要求欧元区改革,德媒认为这些批评本身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欧洲的忧虑给北京政府提供了机会,去炫耀自己的成绩,转移人们对本国问题的视线。


  《法兰克福评论报》在8月23日的评论中写道:西方政府被中国要求改革,是有传统的。可是,最近这些要求也朝着别的方向:美国和欧洲在经济困境中陷得愈深,北京也就愈是声音更大、更自信的提醒:是该从根本上改变的时候了。美国债务危机让中国的评论家们忙了好几星期,他们现在转向欧元了。周一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要求:欧元区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重建市场对欧元区和欧元的信任。……欧元国家必须改革其阻碍经济发展的制度,欧洲必须对世界经济'有责任意识。


  新华社对总理默克尔和总统萨科齐的会谈作出类似的评论。这家官方通讯社的标题是《针对欧元区的会晤带来的希望多于具体措施》。《环球时报》也用漫画予以嘲讽……


  评论指出,无论如何这些批评是有理由的,然而,与国家媒体相关就不只是就事论事了。欧洲的忧虑给北京政府提供了机会,去炫耀自己的成绩,转移人们对本国问题的视线。此外,从中国的眼光来看,西方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也就失去资格拥有一个更好的政治制度。


  作为西方国债的大主顾,中国觉得有权利提出建议。这个新的自我意识让刚刚访问过中国的美国副总统拜登(Joe Biden)有了领教。新华社的评论标题是:《美国必须遵守对中国的承诺》。该评论称,中国通过购买美国的债券,显示了决心胜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责任,表明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将欧元危机比作瘟疫《法兰克福汇报》(8月23日)题为《中国将欧元危机比作瘟疫》的报道写道:由于美国的局势,中国有了疑虑之后,现在也对欧洲的形势表示担忧。虽然与美国不同,中国只有少量的欧盟国家债券,但是,执政的中共最重要机关报《人民日报》评论说,债台高筑压抑需求,将对我们的现实经济有着广泛影响。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与欧洲的贸易额超过与美国的贸易额。2010年贸易增长将近14%,达到4000亿欧元。


  报道说,中国掌握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1.17万亿美元,是美国的最大债权人。中国有多少欧洲的国债并不清楚,这个国家对欧元的总投资估计达8000亿美元。据北京自己宣称,它一再从危机国家比如希腊购买债券。不久前,总理温家宝在德国宣布,中国将在今后也认购债券。


  该报认为,尽管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北京许诺美国的经济和债务稳定可靠,温家宝也对此表示完全信任,问题是,西方的危机是否加重这个国家的负担,在中国是有争议的。


  《德国金融时报》(8月23日)报道说,世界出口冠军中国感受得到全球经济的冷却,制造业生产在8月份连续第2个月轻微萎缩。"可是,专家们估计这个繁荣多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会软着陆。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