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中文网》消息,欧洲可能正在寻求中国的帮助以走出金融危机,但中国企业也需要欧洲的帮助。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商正在感受欧洲信贷紧缩造成的影响。据全球最大的一家矿业公司的高管介绍,欧洲银行越来越不愿意提供信用证等贸易融资方式。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商现在往往要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以便为货物运输提供资金,这增加了他们的贸易成本。按照上面那位高管的解释,此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的公司只接受西方银行开具的信用证。传统上欧洲银行一直是贸易融资的主要提供机构;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资银行往往未能就所开具的信用证付款。 上面那位高管说,目前,双方认可的运往中国的货物正在按计划运输,但他的市场部门必须努力确保收到的信用证是其公司认可的。他怀疑向中国出口货物的中小矿业公司可能会发现这一过程更不容易。 虽然到目前为止,整体状况不如2008至2009年严重,但矿产行业贸易融资一事上发出的警告则提醒我们,即使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看上去很安全,但身处欧洲所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欧洲需要中国的帮助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 10月27日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欧洲各国无力承担本周四通过的各项援助计划,他们必须寻求中国的帮助。对中国而言,援助欧洲符合自身的利益,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以下是该文章摘译: 现在欧洲正在水中挣扎,如果没有救生圈就会溺水身亡。本周召开的一连串马拉松式的会议最终催生了一系列援助计划。这些计划的目标是拯救希腊、支援欧洲银行系统以及防治金融市场的恐慌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是法国,因为如果这些地方出现恐慌,那么整个欧元区将彻底崩溃。但是完成这些计划需要钱,很多的钱,可能会超过数万亿美元。可是去哪找这么多钱?答案非常明显,就是中国。 事实上,本周法国总统萨科奇已经与中国主席胡锦涛进行了沟通,希望中国可以资助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这是一个信号,显示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地位在不断增强,而欧洲与美国的实力却在下降。 本周四,欧盟国家的领导人达成了协议,同意对欧洲银行进行注资,但是这些国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筹集到这么多钱。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财政吃紧,甚至包括德国,他们中大部分的负债与GDP之比都在80%以上。另一个原因是德国不愿意向其他国家转移财富,不管是通过直接的财政手段还是间接的由欧洲中央银行进行援助。而现在美国自己的经济和财政也问题重重,他们只能隔岸观火。因此欧洲向中国求助在正常不过了,现在只有中国有能力提供满足欧洲迫切需要的救助,因为它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