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7月22日报道,原题:供不应求的中国就业市场顶住经济下滑 面对三年多来最慢的经济增长,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工人都在担心饭碗不保———除了投资人最担心的中国。虽然经历了连续6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目前的空缺职位数量仍创出近10年的新高。这也使人们在经济下滑期萌生出跳槽奢望。
“倒不是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但每个人都有权找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公司”,一名胡姓的城市规划师在北京一场周末招聘会上说,“我的理想月薪是税后2万”。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工业产业链上端攀升,技术熟练的雇员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中国正经历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老龄化。 2008至2009年经济下滑期间,中国公司解雇了一些人,经济大幅反弹后只能以更高薪金重新雇用。这次中国企业吸取了教训,选择减少工作时间而非岗位。北京和上海的招聘会的情形也表明,雇员们并没想死抱一棵树,而是在寻觅新工作机会。几乎没人感到经济下滑的寒意或认为工作前景受到威胁。中国城市劳动力供求比例连续7季度小于1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如果对公司和工资不太挑,找份工作不难”,毕业不久的求职者阿琳·朱(音)说,“我希望在两周内找到工作,最好工资在2500以上。”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国营企业人均年收入为42452元,私营行业为24556元,北京人均年收入56061元,上海52655元。政府规定到2015年最低工资必须年均增长13%以上。在全国房价徘徊于历史最高位附近之际,工人们说工资没的商量。 就业是中国一项重要指标。共产党对失业造成社会动乱的风险高度敏感。2008年据估曾有2000万名工人在数月内失业,北京当时出台4万亿刺激计划以稳定经济并平复社会不满。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史蒂芬·格林说,这次情况没2008年那么可怕,但中国仍需创造新岗位,以消化2011至2015年年均700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辞去月薪5500元的公路建设工作的李向伟(音)对中国经济冷却毫不在意,“我感觉不到经济下滑。”他说尽管对前一份工作的薪水挺满意,但厌倦了不停地出差,“一年回不了一次家,我想找份更稳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