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欧债危机冲击中国经济》,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摘编如下:
5月23日全球股市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忧虑下,全面下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众多负面因素困扰下,世界各国股市将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迷。
国际热钱流动频繁
从2010年1月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困扰全球经济复苏及引起股市震荡的主要因素。先是希腊,后有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最近意大利也面临危机,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引起“热钱”大规模逆向流动,或美元利差交易拆仓潮,从而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汇率市场及全球股市巨大震荡。风声一过,涌动的国际“热钱”又回到原点。
已开发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导致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美国金融危机摧毁华尔街影子银行体系后,国际金融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无时无刻不紧盯着世界各地金融体系微小的变动,以寻求最佳的获利途径及方式。这些资金不仅千方百计制造一个又一个不同资产的泡沫,而且也在提心吊胆地提防资产泡沫破灭所带来的风险。再加上中国炒作要素的加入,国际市场一些投资产品的炒作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为何欧债危机一直会成为国际“热钱”炒作的源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国际金融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何时了?当欧债危机由希腊烧到意大利,是否意味欧元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这些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及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多少影响?
无论是北非的地缘政治还是拉登的死亡,无论是各国政府货币政策的变动,还是某国出现有利或不利的经济问题,都是国际“热钱”异动的理由。更何况欧债问题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这些“热钱”异动理由。只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解决,国际“热钱”突然改变流向会十分频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为何会频繁地发生?最根本的问题是欧元信用货币制度设计有缺陷,缺陷问题不解决,欧洲许多经济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
欧元制度缺陷所致
如果货币面临信用问题,就得透过国家主权来调整。而欧元作为在欧盟国家具有统一信用(或承诺)的货币,却是由多个不同国家主权信用提供担保。信用货币的统一性及国家主权的差异性,导致经济弱势国家过度使用信用货币,以便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但是,当经济弱势国家过度使用信用货币,其信用无限扩张一定会带来各种经济问题。
当这些国家出现经济问题时,又无法透过币值的变化来调整,终于导致欧盟弱势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涌现。不解决欧元信用货币的统一性及其信用担保国家主权的多元性问题,欧元经济体弱势国家过度使用信用货币及出现相应的货币危机就不可避免。当美元这种信用货币既是国际货币也是本币时,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
目前解决欧元债务危机的方法,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因此,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全球金融市场及经济复苏。其实,只要上述矛盾一解决,其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并非易事,除非欧元体系解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早已融入这个全球一体化的过程,欧洲经济不复苏,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肯定不小。而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不仅直接冲击着大陆国内股市,也影响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而这些影响与冲击很容易传导到中国国内实体经济,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对此,中国政府密切地关注,以便制订更好的应对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