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7月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底特律寻求海外人才 中国不缺的就是工程师: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从中国的大学毕业。但今年5月,北汽在斯图加特、慕尼黑和亚琛举办了首次德国工程师招聘活动。进行类似招聘的还有东风、上汽和吉利等。“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到底特律、斯图加特和名古屋等海外地区招聘,”AlixParteners商业咨询公司上海负责人艾睿铂表示。
一些中国公司看似有意在华兴建第二个底特律,其他公司则在包括底特律在内的海外地区设立研发和设计机构。今年初,长安汽车在美国的汽车工业之都创建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首个研发中心,还在意大利、日本设立研发中心。业内人士认为,对海外人才的渴求源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有效竞争而产生的沉重挫败感,后者仍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占据统治地位。
北京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计划壮大本土汽车工业,但至今未达到预期目标。国外厂商并未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足够的工艺和技术,中国厂商的国内市场份额仍低于30%。据AlixPartners公司的2011年中国汽车展望报告,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等的市场占有率均在下滑。预测到2016年时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将仍只有34%。
北京正加大力度削弱外国汽车厂商的统治地位,包括整合支离破碎的国内汽车市场;敦促跨国汽车厂商与本土合资伙伴发展真正的本土品牌;允许中国企业战略性收购国外汽车资产。北京竭力将中国变为设计和打造全球品牌的国家,而非仅仅装配全球产品。
但国内汽车工业需要人才,工程师和受过海外培训并具有全球汽车行业经验的管理人员。中国严重缺乏具有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克莱斯勒中国区前主管罗威表示,“中国确实拥有大量工程师,但人才池相当浅……(海外招聘)能弥补国内招聘无法解决的人才空缺。”
分析人士称,中国企业计划推翻欧美汽车厂商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在海外设厂的全球化途径。某些中国企业正反其道行之,这令短期成本大幅增加。但长远收益将补偿海外研发中心的昂贵费用,并将使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在国内市场占据牢固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