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8月4日文章,题《通过大公国际,中国欲向世界表达自己的金融观》,作者哈罗德·蒂博。摘编如下:
中国金融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显然要比其英美竞争对手更显得严格。它于8月3日下调了美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将其从A+降至了A。而美国评级机构则把美国主权债务的评级定位AAA。同一天,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提高债务上限并未拆除美债炸弹,仅仅延缓了爆炸时间。
在美国国会星期二批准了紧急债务上限法案之后,大公国际发表了自己的明确看法。它认为,美国债务的增长超过其经济的增长。
大公国际负责人关建中在他位于北京东部的办公室里指出,评级系统长期以来出现了混乱,“正常情况,应是贷出机构来评估风险,而美国全球借债最多,获得的评分却最好”。
既然中国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拥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它的企业向全世界投资,那么它的结论应当是很重要的。
大公国际于1994年创立,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五家评级机构之一。它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享有信誉。一位来华西方银行家解释说,亚洲投资者对评级产生的导向多少有些敏感。从文化上讲,他们更为关心企业的形象和债务状况。
仅仅是在2010年的夏天,大公国际才进入着名的国家债务评估市场。大公国际在中国设计的一套评估方法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评估标准加权。关建中指出,大公国际侧重于察看一个国家控制经济的能力、它的金融稳固性和它的外汇储备量。评估方法中也包括了“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从大公国际的表态看,它的发迹同中国的崛起有关。在一项公报中,它毫不犹豫地庆祝胡锦涛主席2010年6月在多伦多G20首脑会上所作的关于必须改革国际金融评判体系的讲话发表一周年。就好像双方完全是站在一起的。
大公国际的独特评级方法实际上是对新兴国家活力的一种鼓励,反映了一种伴随美国金融不平衡而出现的新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