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论坛 > 正文

中国利用外资仍具较大优势与空间

作者:admin 来源:古汉台网 日期:2013-03-20 23:29:05 标签:
 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达到1117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3.7%,出现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首次下 降;2013年首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2.7亿美元,同比下降7.3%,这是自去年5月份以来中国利用外资连续第8个月同比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呈 现稳中缓降的趋势,反映了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此,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正 在失去了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跨国公司转向了其他市场。

  上海证券报发表特约撰稿人梁达文章指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出现“八连降”, 但鉴于中国长期经济基本面趋好,并伴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投资 环境的不断改善,利用外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未来中国利用外资的结构、质量和水平都将朝更好的方向变化。针对外商投资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制造业应扬长 避短,加快改变长期依赖中低端制造的局面,尽快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特点与变化

  文章分析,1.利用外资总体规模稳步扩大,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

  据商务部统计,2003-2011年,中国共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92.2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 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73.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万亿美元。2011年与2002年相比,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了120.0%,年均增长 9.2%,在全球的排名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并已连续20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分年份看,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700亿美元,2008年直接跨上900亿美元台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场 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稳定因素,而在此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同样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39% 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仅下降2.6%。2010年,中国吸收外资即实现了17.4%的增长,并首度突破1000亿美元。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 1100亿美元,达到11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一年。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达到1117亿美元,比 2011年减少3.7%,出现了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首次下降。

  2.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中国继续稳步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促进境内证券市场开放。截至 2012年12月,共批准207家QFII机构;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有169家QFII机构累计获得374.4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允许外资 以并购方式参与境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2006年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资并购政策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3.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优化

  近年来外商投资产业构成出现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大幅度提高。2006-2010年,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金额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分别为 31.6%、41.4%、41.1%、42.8%和47.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逐步下降,分别是67.5%、57.3%、57.6%、55.6%和 50.9%。特别是第一、三产业吸收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第二产业中,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技 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外资日益形成规模。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比“十五”末增长近一倍。2012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8.4亿 美元,同比下降2.6%,占全国总量的48.2%,超过制造业4.5个百分点。外资研发中心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的近50%,已超过从事市场调试型研究的 比重;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务目标。

  4.利用外资区域布局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吸收外资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上升到14%左右。以外资经济为主体的各类产业聚集园区的实力和整体 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有22个中西部省级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比重下降

  近年来,中国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中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总体上出现了下降趋势,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比重从2003年9.5% 下降到2011年5.1%,下降4个多百分点,;美国从2003年的7.9%下降为2011年的1.9%,下降了6个百分点;欧盟主要国家从2003年的 7.4%下降为2011年的4.2%,下降了3.2个百分点。世界上主要的外资流出大国对中国的投资占比呈现的不断下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利用外资来源结构 存在的问题。

  利用外资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文章表示,1.利用外资对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占中国企业总数不足3%的外商投资企业, 实现工业产值2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26.1%;进出口额1860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1.1%。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就业人员约4500 万,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

  2.促进了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

  近年来,外资在中国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促进了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 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吸收外资继续得到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商投资也日益形成规模。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外商投资 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比例达23.8%。

  外资对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为我自主创新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内相关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增大。对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管理效率及产业竞争力的 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利用外资促进了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

  据商务部统计,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开放100个,占62.5%,接近发达成员平均水平。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实 际使用外资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23.0%提高到2011年的47.6%,占比首次超过制造业。与此同时,服务外包、连锁经营、无店铺销售等新兴业态 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外商对服务业投资的扩大,有效地促进了流通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

  4.增强了中国产业的对外竞争力

  外商对华投资从传统的加工装配环节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不断增多,服务范 围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外资研发中心已达1600多家,其中,近50%的研发中心从事先导技术研究,60%以上的研发中心将全球市场作为其主要服 务目标,这使得中国产业的发展更加全面,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同时也明显地增强了中国为国际产业界提供当地配套和跨国服务的能力。

  5.利用外资改善了区域布局

  多年来中国积极引导外商扩大对中西部的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从而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外资工作的水平,对我沿边、沿江开放战略的推进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13.3%提升到2011年的16.7%;中西部地区不但在承接东部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方面有了明显进展,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也已初具规模,在一些领域甚至开始与东部地区实现 同步发展。外资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明显增强,2011年,该区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达到 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发展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达131个,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各占一半,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明显提升,开发区区域布 局进一步合理,发展渐趋均衡,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2.4万亿元,税收收入7287.6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4.4%和8.1%;实现进出口总额6593.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29.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8.1%和37%。 三、利用外资仍具有拓展空间

  文章认为,通过多种因素分析,中国利用外资的优势仍然存在,利用外资的领域仍有拓展空间,未来中国利用外资将呈现稳中缓降的趋势,呈现结构性调整格局。

  1.中国利用外资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但基本条件将发生变化

  主要理由一是中国引进外资的目的发生改变,已不再是弥补资金和外汇双缺口,而是将引资、引技和引智结合起来;二是中国引资的生产要素发生改 变。一直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近年来,随着要素价格的快速上涨,外商投资企业低成本的竞 争优势逐步缩小。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出现一定上升,有些地方也面临资源、能源、土地的约束,有些地方“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商选资”,利用外资面临一些问 题和调整。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趋好,国内市场的潜力巨大,产业配套完善,集聚效应突出,人力资源丰富,整体素质比较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三是全面的外资优惠政策将出现调整,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建立,为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目前对外商投资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经 全部取消。

  2.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趋强

  从利用外资的优势看,虽然传统优势在弱化,但市场优势逐步增强。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根据商务部提出的发展 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达到3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增长16%左右,2015年达到76万 亿元。这对跨国资本来说,不论是开拓中国市场,还是将其作为面向全球的出口基地,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有了新内容。首先,中国利用外资新理念已经确立,即从单纯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质量 效益转变;其次,支撑中国利用外资的制度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准入不断放开,政府服务不断提升,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再次,中国对外开 放30多年,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集聚优势,在配套体系、市场规模和技术投入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最后,中国市场广阔,市场层次多、消费基数大且市场开发水平 还处于较低水平。

  3.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制造业领域空间巨大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FDI的主要投资领域,相关统计显示,60%左右的外资投向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制 造行业。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低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外资投向高端制造、新能源和环保 等领域的空间巨大。

  4.服务业领域仍有较大空间,将超越制造业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一产业

  近年来,为带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1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第一产业, 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5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近11个百分点,在三大产业中增速最快,占同期全国总量 的47.6%,首次超过制造业近3个百分点,成为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第一大产业。2012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38.4亿美元,同比下降2.6%,占全 国总量的48.2%,超过制造业4.5个百分点。当前,在扩大内需、拓展国际市场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将进一步扩展 利用外资的空间。

  5.鼓励引导外商通过兼并、购买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也成为利用外资的一项举措

  未来中国将引导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在促进企业升级,完成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建立并 购的监管体系和反垄断审查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资并购政策。这些措施将推动中国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利用外资格局,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率。
  6.广大西部地区的拓展空间巨大

  未来中国利用外资存在区域新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117.2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25.1亿美 元,占全国总额的82.8%;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2.9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8.3%;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9.2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8.9%。 差距意味着潜力,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逐步向中西部倾斜。同时,支持边境合作区和跨境合作区、支持沿边合作开放、鼓励外资在中国设立地 区总部、设立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都将为中国利用外资带来新机遇。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