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梯,直接关系市民的幸福指数 记者了解到,最新的《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J10822-2006)有关“电梯”的章节规定:7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00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也就是说,7层以下的新建住宅不设电梯依旧是符合设计标准的;2003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则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置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设老年人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建筑应设置电梯,并应每层设站。而这一标准未必能够制约普通民居。 正是因为如此,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有一大批居民小区是没有电梯的多层建筑。我市老小区究竟有多少?去年我市进一步提升和谐安民工程,惠及全市156个老小区,据市综治办张处长介绍,这些小区绝大多数是没有电梯的。 另一方面,我市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市公安局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末,我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首次突破70万,达到70.1万人,比2009年增加2.6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9.44%。距离2007年末我市老年人口首次突破60万仅3年。也就是说,3年内就增加了10万。 统计数据还表明: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0.9万人,占总人口的8.58%,比上年上升0.54%;8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2.94%,比上年上升0.09%,上升幅度不大;9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1976人,占老年人口的1.71%。 住在老房子的老人绝不在少数,还会越来越多。给多层住宅楼装电梯,是惠及众多居民的民心工程。 上海市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居家养老”研究课题显示,95.8%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养老需要一个便捷、优质的居住环境,因此希望安装电梯的老年人达89.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老人和儿童这“一老一少”的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解除无数家庭老人樊爬楼梯的苦恼,是宜居城市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攀升的重要因素。 图片说明:被楼梯“逼”出来的民间智慧:刘先生夫妇用自行“研发”的单臂滑轮将一袋花泥吊上7楼。 本报记者 谢雪梅 崔彦玲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