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作”成了一家人的共同话题 和钱春琴同年进入环卫部门的还有黄关英的丈夫虞和坤,不同的是,他是被自己的妻子“游说”进来的。 黄关英返城时,丈夫并没有和她一同回来,而是留在了农村。每次丈夫来城里看望她和孩子时,她总是不停地劝说丈夫也加入到环卫行业中来,用他精湛的木工手艺为环卫工作服务。终于在1985年,虞和坤放弃了原先较丰裕的收入,到环卫所当了一名修理工。 大儿子虞传云原本在工厂做油漆工,1995年下岗后,在父母和妻子的感染下,也进入了环卫系统成为了一名运输工人。 一家人每天坐在一起吃饭,常常在黄关英的“领导”下开起了工作会议,讨论工作情况、研究改进方法,“环卫”成了一家人最大的共同话题。 本报记者 唐文竹 【记者手记】 每天和垃圾打交道、每天室外作业日晒雨淋,环卫工人是一份又苦、又脏、又累的职业。记者采访过不少环卫工人,都说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孩子和自己一样吃这份苦,像黄关英这样,把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拉进环卫行业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如今黄关英与虞和坤都已经退休,钱春琴和虞传云仍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坚守,用每月1000多元的微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庭。但是在这一家人的脸上,丝毫看不出埋怨或不满,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份能实实在在为别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的工作,他们把环卫当成了一份崇高、快乐、值得为之付出的事业,他们乐于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勤勤恳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