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大家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金怡濂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1-03 08:12:55 标签:

    常州外资网 香山脚下,风景优美的颐和园西北侧,厢红旗一座静谧的大院里,记者对面的儒雅长者,正是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金怡濂院士。

    如果把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发展比作一曲激荡起伏的“交响乐”,这位8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则一定是“整个乐团最出色的指挥家之一。”

    第一次有人称自己为“同志”,心情格外激动

    上世纪20年代,陆小曼在北平认识了父亲陆定的忘年交、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电话局工程师金奎。对这位出身微寒、靠自我奋斗闯出来的常州小同乡,陆小曼颇有好感。后来,经由陆小曼的母亲做媒,将小姑子王畹兰嫁与金奎。婚后,金奎夫妇从北平搬迁到了天津,1929年9月,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金怡濂。

    金怡濂的童年时代的记忆颇多温情。家族中有许多成功人士,有的还在上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过。外公王氏一门除了王庚,还有协助荣毅仁创办“中信”的四舅王廉,六舅是著名化学家王序……家庭环境对金怡濂的成长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金怡濂回忆说,父亲给他的影响,其中第一条,就是科学救国的思想。记得抗战胜利时,有个同学私下拉金怡濂参加“三青团”,结果被父亲一顿训斥,“他经常讲,只有科学和技术才是最清白的。”父亲给金怡濂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要靠自我奋斗。父亲给自己的第三个影响,就是对自己、对中国人聪明才智和能力的自信。至今,父亲给他讲述过的詹天佑、茅以升的故事仍有深刻印象。

    1947年秋,金怡濂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后来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是金怡濂的同届同班同学。

    刚入校,大家都非常喜欢翻看《清华教授名录》,看到大师们的名字,都感到非常自豪。“我记得,清瘦的朱自清先生,走在路上总是一副沉思的神情;华罗庚教授虽然腿有残疾,但走路给人感觉却很稳健;梁思成教授经常开一部迷你型的小轿车去教学楼……”

    那时的金怡濂,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学子。他认为能进清华读书来之不易。一年级时住8人一间的大宿舍,晚上没法自习,每天晚饭后就早早去图书馆,或者是在晚上可以不熄灯的大餐厅占个位子,自习到寒宵夜重时。

    1951年,刚毕业的金怡濂和系里其他5名同学被分配到部队,平生第一次听见有人称自己为“同志”,他的心情格外激动。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