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北京晚报还需要多少人非常震惊?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0-22 08:24:47 标签:
    “这些连鸡都不会吃的菜,学校居然准备做给学生吃!”上周四上午,贵州省遵义市中华路东风小学部分家长无意中发现一车送给学校食堂的腐烂蔬菜,竟是准备用来给学生做午餐的。愤怒之下,家长将这些烂菜搬到街道中间,“晒”学校食堂黑心之举。

    当天下午,红花岗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场宣布校长喻荣堂免职,并派出10个工作组,对全区64所学校的食堂展开检查。副区长周玉新在会上说:“这个消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痛心。”他还说,“我们在各学校成立3人监督组,每天对食堂菜品进行检查,并随时无条件接受家长抽查。”

    校长撤职,平息民愤,这是当地政府的明智之举。迅速派出工作组,并在学校成立食品菜品3人监督组,也是亡羊补牢的重要措施。据说,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产生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周副区长透露,目前区委、区政府正在考虑将学校食堂改为公办,少一份利益,多一份责任,以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中国式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平时不管,甚至连基本的防范措施也没有。一旦问题发生,领导人除了“非常震惊”,就是“非常痛心”。学校办了几十年了,又不是开办一天两天,连个如何管理学校食堂的办法、章程都拿不出来,你还能指望他们办好教育,教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十几年下来,不给孩子吃出一肚子毛病,就念阿弥陀佛吧。非要等到事情闹大,群情激愤,百姓义愤,校长也撤职了,区长也“非常震惊”、“非常痛心”了,事情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工作组也派出去了,各项规章、管理也都有了。平时干什么去了?早干什么去了?

    中国式的某些地方“改革”也很有特点。原来属于公益性学校、医院等,以“改革”的名义改为私人经营或公司经营。政府的财政负担大大降低了,说到底是纳税人的负担减轻了。事实上纳税人负担是否减轻是另外一回事,这里不论。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说由于缺乏监管而必然出现问题——不监管不可能不出现问题,政府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监管而杜绝问题的发生,却是研究如何再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去。比如,红花岗区就考虑将学校食堂改回公办。

    难道说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就办不好吗?学校食堂改回公办就不出问题了吗?有可能因为利益主体改变而少出一些问题,但当初为什么要改革呢?不是也因为经费、人员、用工、质量等多方面体制原因不得不改革吗?关键是改革之后,政府要承担起监管的职责。不是改革了就什么都不管,有问题就又都拿回来政府自己办。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一些地方走回头路,因为近一个时期财政宽裕而私营领域问题频发,政府就把已经私营的部门统统接过来自己办。其实,公营、私营各有利弊,监管不到位,谁经营都会弊病丛生。

    不久前,我有感于浙江一批学校校长吃学生食堂回扣而纷纷落马,写了一篇评论,建议学校应当设立伙食监督委员会,不知道教育部看到没有,以为然否?教育部下个文件,推动一下这件工作,于国于民于教育部都有利而无害。难道非要等到教育部也“非常震惊”、“非常痛心”才去抓?     

(责任编辑:李志强)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