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x新民晚报什么建筑更有资格扮演地标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0-26 08:09:39 标签:
    云南昆明市嵩明县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四层高的政府“大楼”甚至没有一个卫生间,“方便”要穿过院子去一个老式公厕。与之相对应的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中小学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

    同样是政府大楼,近日还有这样一则新闻广受关注:摄影师白小刺耗费两年时间,走遍了一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拍摄到40多张政府大楼的照片。白小刺说,站在那些豪华的政府大楼前,时常觉得自己是一只渺小的蚂蚁。时至今日,豪华政府办公大楼早已司空见惯,正因为如此,嵩明县寒酸的政府大楼才显得惹眼。

    什么建筑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的“地标”?答案当然会有很多,但公众最不愿看到的恐怕是政府大楼。但遗憾的是,富裕地区的豪华办公楼自不必说,某些贫困地区也不甘人后,甚至出现越是贫困越急于打造办公楼“地标”的冲动。究其原因,在少数基层官员眼中,办公大楼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办公条件,更是展示形象、装点门面的首要道具。

    办公大楼直接体现出财政资金的具体流向,豪华办公楼,意味着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资金被占用。关于寒酸办公楼,嵩明县县委书记王春燕说得很实在:“不建楼堂馆所建学校,是为嵩明的未来投资。”实际上,“再穷不能穷教育”之所以在某些地区沦为嘴上的口号,关键就在于缺少这样的投资眼光。

    现代社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地区脱贫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人才。从地区整体利益考量,倾力加大教育投入,无疑体现着民生情怀和行政智慧,当然,由此也意味着领导者作出一定的让步甚至牺牲。即使不考虑领导的面子问题,寒酸办公楼所带来的不便也显而易见,比这更现实的问题是,重金助教显然是一种舍近求远的政绩投入——相比起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注定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做出这样的选择,无疑需要具备正确的政绩观,仅此一点就足以获得足够的掌声。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明确提出,民生支出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压缩行政成本,用财经纪律约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教育先行的财政分配无疑切合“民生年”的主题。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由此必然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作为保障。名不见经传的嵩明县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不应只是一种小范围的道德自律,更应该成为一种大范围的行政自觉。

(责任编辑:李志强)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