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跨国公司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6:48:10 标签:
中国的崛起正在被世界关注。中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崛起,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看其吸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如能源、资金、技术、市场等。而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既需要从全球获取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也需要获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更需要开拓广大的全球市场。

  然而中国的崛起方式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不能再走历史上西方大国的道路,中国既不能通过战争等暴力手段,也不能通过不公平交易等经济手段获取发展资源,在第三次全球化潮流中,市场竞争的规则已经改变,战争与暴力的掠夺以及公平交易的攫取已经成为历史。中国只能通过和平的道路与公平的交易,抓住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与全球相关国家相互合作,通过市场竞争的渠道吸纳和整合国际资源。

  当世界上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潮流兴起之时,中国偏离了潮流,结果被边缘化。28年之前,中国刚刚从百废待兴的10年文化革命的动乱中走出来,邓小平对中国闭关自守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国果断地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

  中国顺应了潮流融入了潮流,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28年来,成为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最成功的、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

  28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达到7000多亿美元,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达到这种规模,中国顺应了潮流,融入了潮流,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成为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最成功的、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渠道主要有三种: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跨国公司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企业主体。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全球贸易网络推进中国全球贸易的发展,而且是中国吸纳高质量外资的主要来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通过战略调整和组织管理结构的调整,转型为全球公司。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及经营理念已经面临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发展战略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他们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并加紧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

  中国入世以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更加关注,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吸纳跨国公司投资达2861亿美元,跨国公司已经全面进入中国,加大了在华投资规模,延伸在华产业链条,不断整合在华企业集团。

  对跨国公司的担心与批评

  “经济爱国主义”无论是对本国经济发展,还是对国际经济合作都是不利的。

  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到底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是否真正成为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人们的见解并非一致,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对跨国公司的担心与批评之声大大增加。

  有批评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吸收外资的战略没有取得成功。我们把部分市场让给了外资,但是外资企业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培植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外资控股和独资企业已占绝对多数,中国很难通过开放市场获取先进的技术。

  这方面的批评特别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一些行业,例如汽车工业。中国各大汽车企业都已经与跨国公司合作了,但是这些合资企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自主开放能力,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近两年,我国提出要“自主创新”品牌,于是一些人又担心引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政策将冲击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我国将产生核心技术缺乏症。

  尤其是近些年来,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的主要方式,我国外资并购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国内舆论高度关注外资并购的一些案例,如凯雷并购徐工,SEB并购苏泊尔等,批评者担心跨国公司的并购将影响产业或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典型的观点认为,外资对中国市场控制率过高,跨国公司将利用技术优势挤压民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外资将在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上长期控制,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这种观点显然已把外资并购与外资垄断联系起来。

  显然,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非常需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而各式各样对于吸收外资的负面声音通过舆论和媒体进行扩张,这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种“经济爱国主义”无论是对本国经济发展,还是对中国与国外进行国际经济合作都是不利的,模糊和动摇了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的大方向,干扰了正确执行吸收的外资政策。

  正确评价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作用

  跨国公司深刻地融入了中国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在现代史上,跨国公司与投资东道国的关系往往遭到非议。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或者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高额利润,跨国公司被看作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浪潮冲击了市场经济早期的经济规则,跨国公司逐步改变形象,其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显然,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理论评价跨国公司的行为。

  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此时正是跨国公司按照新的规则与发展中国家调整关系的转变期。

  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编的《2007年跨国公司中国报告》中列举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截止2006年年底,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8977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66425亿元的28.57%;我国涉外税收总额6391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71%;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036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8.9%,其中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3.72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74%,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20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88%;外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700万。

  上述统计数字充分说明,跨国公司深刻地融入了中国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另外,跨国公司还大大促进一些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家用电器、包装、物流等产业就是外资进入后带动发展起来的。而一些产业的发展已延伸出一系列的产业

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并通过技术转让和采购,把一大批中国企业纳入其产业供应链,进而进入全球网络。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建立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促使一大批企业迈入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这些中国企业在跨国公司带动下,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跨国公司中工作的中国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通过与跨国公司共同工作和专业培训,学习和积蓄了组织现代公司的最宝贵的经验,为今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

  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国际环境的变化、政策的调整、环境舆论的压力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入世5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成为颇具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加工基地,同时成为全球跨国投资的热点,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其中国业务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大在华投资规模,延伸在华产业链条。在华投资领域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中国不仅大量吸收了跨国公司在制造业投资,而且吸收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领域的投资。

  然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着调整的经济大环境。过去,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主要是强调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的发展观念逐步发生了变化。转变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气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与是各国政府共同努力的新目标。中国强调科学发展观,进入到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要达到这样一个转折,中国政府对一系列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一些政策涉及外资,例如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调整,实行“两税合一”;对

出口退税做了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环保政策、开发区政策等等都相继做了调整。从这些调整中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将更多的依靠市场、而不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这样一种政策导向将使中国更注重吸收高质量的外资,进一步限制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项目,鼓励发展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

  引人瞩目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数以千计的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入联合国秘书长倡议的全球契约,自愿接纳这个契约提倡的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的10项原则,将一种新理念、新规则在短短几年内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最近两年,中国的舆论及媒体对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以及跨国公司的产品服务有许多批评,尽管有些批评在观点与事实上存在一些偏差,但是却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人们要求跨国公司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环境的变化、政策的调整、环境舆论的压力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跨国公司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示范作用;二是竞争淘汰作用。

  跨国公司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方面能够起哪些作用呢?近日我们访问了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近年来,王志乐教授所在的研究中心对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向社会隆重推荐11个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秀项目。他认为,跨国公司在自主创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社会和谐四个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怎样把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纳入中国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向中国技术转让的规模和速度?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访问了

通用汽车公司的大中国区总裁甘文维,他介绍说,通用一直坚持将自己的研发和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融合到一起。通用进入中国已经10周年,期间在上海成立了7家合资公司和研发中心,在中国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价值链,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不仅局限于制造业及国内销售方面,还包括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融资、保险及售后服务,更好地改善了中国的竞争性,也改善了中国其它一些相关的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性。

  通用具有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和设计能力,它通过建立泛亚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先后推出了麒麟、赛欧、雪弗莱、君威、别克君悦、凯迪拉克的赛威等品牌车,帮助合资企业加速进入世界先进汽车技术开发平台,参与通用汽车全球产品的开发,成为通用全球技术开发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达到了互利共赢。

  杜邦公司的全球副总裁苗思凯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杜邦目前在全球年收入达27亿美元,在中国年收入有2亿美元规模,杜邦与中国合作的成功在于将全球的发展目标与本地目标平衡起来。杜邦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有几千个科学家进行研发,作为一个科学公司,杜邦已经有34000多项创新,平均每两天进行一项创新。近些年来其特别强调在研发方面能力,必须和当地合作企业共同创新,包括和小型的公司进行合作,这样使当地整个价值链当中的每一环都具有创新的能力。杜邦与相当多的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的客户、中国的公司进行合作,对中国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起到一个很好的催化剂作用。

  如何发挥跨国公司在环保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示范作用?很多优秀的跨国公司的案例表明,目前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层面的竞争。很多跨国公司对在中国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所投资项目,从高消耗、高污染转型为低消耗、低污染,甚至于零排放。松下电器在中国有60多家企业,都在推行企业制定的社会责任目标。松下北京的显像管厂建立了一个节水装置,把废水再制成纯水,过去制造一个显像管要用一吨水,现在降到0.2吨,2005年循环使用水80万吨,2006年达到100万吨,为北京这样一个缺水的城市节约了大量用水。2005年实现了工业废弃物的零排放,并通过资源再生来实现利润。

  汽车行业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是极大的威胁,假如老化的机动车辆不能应用最新的排放控制技术,将极大地污染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通用汽车在中国与政府、学术机构、企业进行多种层次的合作,通过“通用环境原则”列出企业的环境责任,减少其产品在全世界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用公司把自己的绿色供应链项目推广到中国,帮助中国的供应商进一步降低他们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通用正在试制生产一种高级的混合动力汽车,并应用污染控制的技术,促进废气材料的循环保护。

  在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示范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向其他中国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提供示范。二是竞争淘汰作用,跨国公司带来了竞争也会带来淘汰机制,把资源高消耗和环境高污染企业淘汰出局。如果我们能够发挥跨国公司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加快我国企业转变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中互利共赢

  可持续发展不基金是中国的事业,也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新的发展目标,我们应转变传统利用外资观念,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中国利用外资的目标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国内发展到促进中国企业全球发展;

  ·从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引进技术到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从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规模增长到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达到新的目标,首先要转变我们吸收外资的思路,调整吸收外资的战略和政策,改进吸收外资的工作。

  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为基础。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跨国公司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拥有6.4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跨国公司拥有全球91%的知识产权,其内部相互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它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占到了全球跨国公司的90%以上。目前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80家到中国投资,世界排名前面的汽车巨头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世界工业企业中的100强中已经有90多家在中国投资,外商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将近800家。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资源。这些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实践已经表明,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来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积极有效的方式。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跨国公司带来了互利共赢的机会。跨国公司在中国找到了广阔的市场,把中国纳入其全球供应和研发网络,中国利用跨国公司的整合全球资源能力,提升了自身国际竞争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科研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如何收缩外资规模,如何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将双方的合作关系及合作利益对立起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将如何“利用”外资转变为如何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互利互惠,使跨国公司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中国的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事业,也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新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切外国的资本、外国的公司到中国来,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找到自己与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合作的位置,通过在中国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