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了科学发展观洗礼后,武进变了——不再单纯追求“产能扩张、数量第一、规模翻番……”面对充满变数的宏观形势,武进区审视发展得失,着力科技创新,统筹协调保障,奋力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天地,确保经济列车行驶得更加稳健。 “下半年是武进‘埋头苦干、三年再看’的冲刺阶段,也是武进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现‘2008惊喜’的紧要关头。武进正在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具有武进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武进科学发展新引擎。”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在从紧的宏观形势下,武进区的科技型企业逆风飞扬,凸现了坚强的抗风险能力,如瑞声科技、常牵中心、今创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产值大幅增长。实践再次证明,凡是研发能力强、创新投入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跨越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 科技创新让武进企业看到了希望。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后,武进区委、区政府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化解风险的同时,更加突出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力求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营造氛围,让企业科技创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攻目标。 下一步,武进区将突出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快“一站三中心”建设,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强化产学研合作,力争使武进的企业早日涌现出一批名扬华夏的“创造之星”,使武进成为名副其实的“创造之城”。同时瞄准建设长三角最大的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深入实施好科技创新“八个一批”工程,把常州科教城、武进高新区、经发区和中心城区打造成一体发展、融合联动、资源共享、互促并进的区域创新平台。积极化解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把实施“腾笼换凤”计划、提高投资强度、提升项目水平作为集约节约发展的主要出路,年内各镇、开发区都要盘活200亩以上的存量土地。积极推进资本运作,争取今年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 与此同时,围绕五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加大对台对日招商力度,引进一批上亿美元大项目。竭尽全力为华新丽华、光宝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后的推进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注重放大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的扩张效应,促进增资扩股,带动连锁招商。积极推动以民引外,促进民营企业在对外开放、合资合作中加快发展、提升水平。建设人才俱乐部、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引进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