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4月20日起国内航线机票销售实行新的运价体系导致机票折扣率上浮,引来消费者反对声一片。当晚,民航局再次对此事发出声明,称这只是航空企业的自主调整。却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五大航(国航、南航、东航、海航、深航)上月已就机票涨价达成一致,而最终确定的涨价方案也得到了民航局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机票涨价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涨价的责任方却始终不明。民航局先是否定了4月20日机票将全面涨价的传闻,后来又在涨价既成事实后,宣布只是航空企业的自主调整;而航空企业方面,则宣称只是执行新的运价计算公式的结果,并非主动涨价。反正到最后,就是没人“宣称对此次涨价事件负责”。 有人质疑机票涨价怎么不开听证会,我倒觉得这不是问题关键。一来人家并非直接涨价,而是涨的折扣率,似应属于经营自主权范围内;二来即便开听证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在于搞价格联盟。这明显违反了《垄断法》中关于“垄断协议”的有关禁止规定。方便面集体涨价尚且要遭重拳出击,航企联手涨价,反垄断执法机构没有理由不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众所周知,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去年都遭遇了巨额亏损。巨亏之下,几大航空公司不约而同首先想到了向政府要钱。多家国有航空公司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动辄数十亿的政府注资。即便如此,据称几大航空公司对现有政府注资规模并不满足,仍在向政府提出新的申请,只是希望实在不大。 既然再次获得政府注资的希望渺茫,那该怎么办呢?从纳税人那里要不来更多钱,自然就想到消费者了。而从消费者那里得到钱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搞价格联盟。 正如时评人士所言,在中国航空客运与货运节节攀升的市场,却拥有几大不得不靠政府注资补贴生存的亏损公司,难道不是咄咄怪事吗?几大航空公司之所以会巨额亏损,究竟是因为市场疲软,还是因为搞航油套期保值?航油期货亏损,就拿纳税人的钱和机票涨价来补;企业领导投资决策失误,却要纳税人和消费者埋单,哪有这种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