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内,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将不只是全球资本市场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几乎还是真正扩张的唯一平台。 文|CBN记者 冯一萌 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纪勤(Michael Geoghegan)最近不仅将办公室正式迁回香港,还笑说上班第一件事是“先喝一杯中国茶,英国茶已经是昨天的事了”。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句示好,国际大牌银行加快进军中国的步伐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汇丰搬回香港只是第一步,它的野心还不止于此。目前中国规定单一外资银行所持一家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20%,但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汇丰北美地区总裁约翰·桑顿正在参与制定详细的股权收购计划,谋求获取三家大型国有银行51%以上控股权。纳入汇丰视线的这三家银行可能是:中国工商银行(4.82,-0.06,-1.23%)、中国银行(4.13,-0.02,-0.48%)和中国建设银行(5.55,-0.12,-2.12%)。 金融海啸期间,选择抛售中资银行持股成为多家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的“救命稻草”。这些外资银行还在大量抛售中资银行的股权,摩根大通减持招商银行(15.48,-0.37,-2.33%)244.6万股H股,美国银行抛售建设银行56亿股H股,而通过抛售中资行股权,外资行普遍获利丰厚。 不过,随着高盛、摩根大通甚至美国银行、花旗等接二连三地公布形势喜人的盈利季报之后,外资行开始迅速掉头。德意志银行增持成为华夏银行(10.64,-0.20,-1.85%)第一大股东、西班牙对外银行提高对中信银行(6.87,0.00,0.00%)持股比例至15%……这样的消息不绝于耳。 所有的外资银行都明白,从西方的成熟市场转向东方的新兴市场是大势所趋,未来三至五年内,会有更多的外资行进驻中国市场,而国内银行在经历去年高速信贷扩张后正寻求资本补充计划。 汇丰入股中国国有银行不仅能够带来更多资本,也将有助于内地银行融入国际市场,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买卖。 为了与汇丰银行一争高下,摩根大通则决心投入大量资源,设立一个全球企业银行部门,聘请数百名银行家,该部门主要提供贷款、大宗商品交易以及现金管理服务等产品,初期将聚焦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摩根大通负责人表示,新业务的推出旨在减少公司对增长缓慢的美国经济的依赖。 咨询公司麦肯锡估算,目前新兴市场金融资产总额仅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5%—不包括中国的话,仅为145%。德意志银行估计,亚洲金融资产只占到GDP的90%,而美国则达到GDP的360%,麦肯锡预计,未来几年内,新兴市场将不只是全球资本市场增长的重要源泉,而且几乎还是真正扩张的唯一平台。 汇丰搬家记 1992年汇丰控股收购了英国米特兰银行,当时为了符合英国央行的审批条件,汇丰控股决定在1993年把总部从香港迁往伦敦。此后该行在香港的“半央行”角色也逐渐淡化。此后集团以伦敦为基地,接二连三在欧美市场收购合并,跻身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前列。但是由于收购美国Household International(现称汇丰融资),汇丰控股为身陷次贷危机埋下炸弹。 2009年9月,纪勤主要办公室从伦敦迁至香港,此举表明了该银行在中国和亚洲地区扩张的决心。在2009年上半年,汇丰控股约60%的盈利来自新兴市场,尤其以亚洲为核心。 外资银行近期布局中国举措 01 参股中资银行 新加坡华侨银行积极参与宁波银行(14.95,0.13,0.88%)供股计划,德意志银行增持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恒生银行有意参与兴业银行(33.52,-0.04,-0.12%)配股,西班牙对外银行提高对中信银行持股比例至15%。 02 发行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闸、外资法人银行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CEPA补充协议六正式生效(港资银行可在广东省开设异地支行),可以说是2009年推动外资法人银行在华发展的三大助推器。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先后在香港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债券。而后渣打银行更宣布,该行已获准在中国内地发行35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家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行。 03 憧憬国际板 外资行对于未来登陆上海证交所国际板翘首以待,汇丰及东亚银行的高层在今年频频表态,立志成为首批登陆国际板的企业,并且期待2010年能够圆梦。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称,“如果汇丰上市成功,等于募走20座南浦大桥。” 04 调兵遣将 高盛集团聘请张旭东担任大中华区证券部门负责人和董事总经理,花旗集团全球银行业务部宣布任命曾令祺为董事总经理、花旗集团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联席主管,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投资银行原主管金世浦转投巴克莱银行旗下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摩根大通聘请邵子力担任中国业务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目前是年利达国际律师事务所亚洲管理合伙人,他于1月底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