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大公报)中国引进外资脚步放缓的背后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03-17 09:24:17 标签:中国 引进 外资 脚步 放缓 背后
       中新网3月16日电 香港《大公报》16日发表社论说,中国吸引外资脚步放慢的背后有国内及国外两大因素:国际环境持续差劣,短期难有强劲复苏;国内主要是成本上升,从长远看还有经济结构影响,但这也说明中国引资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引资应由重量转向重质。对引资数量起伏本身不必过虑,更重要是端正引资策略。

  文章摘编如下:

  15日公布的2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数额,连续4个月负增长,同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至77亿多美元,引起了一些关注。中国引资数额巨大,过去增长亦快,故有时出现一些放缓实不足大惊小怪,何况中国资金不缺,正渐成为资本输出大国。然而在外资引进放慢背后的一些原因,若涉及经济基调及深层体制因素则值得注意,须防这是病变的表征,如是则须尽早治理免除后患。

  吸引外资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是有良好的经营环境,而这方面又包括诸多因素,如宏观状况、管治水平、法制完善度、基础建设和各类成本等。以中国来说,经营环境可说是多年来一直稳步向好。宏观经济增长快速,人民收入迅速提升,带来了不断扩张的市场容量,这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中几乎是仅有者。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天堂。

  中国的基础设施日益现代化及完备,平均水平不单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还追近甚至赶超先进国家。曾有一位到来中国开会的美国前高官便说过:如单从纽约及上海的机场看,你将会弄错哪个是发达国和哪个是发展中国家。

  在政府管治,法规、执法及企业管理等“软基建”方面,中国相比发达国确仍有不少差距,但这在过去未成为引资的重大障碍,何况情况还在稳步改善中。故看来这并非引资放缓的最关键因素。

  在近期及可见的中、短期来说,影响中国引资的主要有国内及国外两大因素。国外的无疑是国际环境持续差劣,且在短期难望有强劲复苏。欧洲债务危机挥之不去,财政收紧力度日大,美日经济复苏缓慢等,都非朝夕间可改变者。何况还有地缘政局动荡不安的风险,如最近伊朗问题趋紧,便曾导致油价上升颇多。稍后美日也将如欧洲,要面对严峻的财政负债过大的问题。

  国内因素同样重要。近年来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受成本上升的影响日大。人民币升值,工资及地价急升,其它成本亦随之上调,更麻烦者是间歇出现的水荒、能源荒及持续的民工荒等,都易令外资却步。有关外资迁移到其它低成本地区(如周边的东盟国家),甚至回流美国的报道时有所闻。成本上升固然是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常现象,但至少部分是由政策导致者,如货币升值和以行政手段提升工资等,都未必符合客观情况而能为市场接受。

  从更长远看还有经济结构的影响。过去中国劳力密集产业独具优势,但现时这方面优势渐减,且市场已趋饱和。替代而起的将是高端制造、重化工及高档次的服务业,并已开始在引资结构中渐有反映,显示中国引资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这自然是中国应走也属必由之路,因此中国引资应由重量转向重质,项目必须更为配合并符合中国发展及产业升级所需。其实若引资转型得当,数额不单可维持高水平,还可保稳步增加。新的高层次制造及服务业,大多是资本密集或规模较大者,故引资必多。

  此外,中国除引入新生项目)外,还应更多鼓励并购投资以优化产能存量,加快汰弱留强过程。发达国大多转向了引资以并购为主的格局,中国亦将会跟上。显然,对引资数量起伏本身不必过虑,更重要是端正引资策略。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