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论坛 > 正文

竞争与合作——中外资银行的竞合之旅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1-05-16 14:28:11 标签:竞争与合作——中外资银行的竞合之旅
 

由中国最大的财经网络媒体和讯网主办的第三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于4月10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危机与转折”。这是和讯网在继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国际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首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及主题为“中国市场的制胜之道”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之后召开的又一银行业盛会。

  以下为本次论坛的第四单元,主题讨论三:竞争与合作——中外资银行的竞合之旅。

推荐阅读
银行周刊:
温州银行惊曝骗贷案 7次骗贷逾1600万 中行否认爆料ATM钱变纸
一季度银行理财爆发式增长 平深恋获批:26城380网点大整合 监利银行卡66万余元被盗大案破获 最牛行长夫人:2次IPO赚6千万 银行信用卡透支催生讨债公司登台 国庆馨月现场揭秘三季度布局良机   嘉宾主持:熊 毅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资金管理部高级经理

  互动嘉宾:何 昕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少锋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个人银行部总经理

  谭雅玲 中国银行原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徐宝林 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资深分析师、高级经济师

  熊毅: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汇丰银行的熊毅。我们非常容幸请来了各位专家谈到这次论坛的讨论。今天大家讲的这个主题,其实从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很多大型的银行纷纷倒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机遇和机会,也借着这个机会不断的壮大或者是采取一些并购的行为,抓住这个机会壮大了起来。我们想请浦发银行的徐老师谈一下,浦发银行较早采用了外资银行的运营模式,成了一些公司投资部、国际市场部等,也采用了相关的一些风险控制部门,实现了一些驱动化的控制。我们也想请教一下徐老师这边,看看浦东发展银行在进入战略机构和投资者以后,在内部管理架构的转变。面对这种危机的状况下,有没有在决策方面带来一些相应的优势。

  徐宝林:各位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个人发言,我想谈这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今天讨论主题非常有意义。第一个观点我们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首先从概念来讲,我觉得现在资本所有者的属性来讲差距非常大。我们深圳发展银行,还有广发是外资控股的银行,所以我讲一个概念,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定义是怎么定义的,我深知想怎么用泛资本的定义定义它。如果讲外资移行它有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代表了一套商业化的运营,这是我们中资银行缺乏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和国外的银行相比,我们都面临在中国本土化的欣欣向荣、高速成长的中国大陆的市场,都在这个市场中间有竞争、有合作。我想外资银行目前代表了先进的,具有母公司背景的外资金融机构到中国扩展业务。

  第二个方面我讲一下我们面对共同的市场,从浦东发展银行的简单回顾我们做一个缩影代表中资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我们发展非常快,浦发银行今年的规模资产规模达到18000亿,昨天我们刚刚公布了我们业绩情况,业绩非常好,利润增长也非常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想讲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在目前的危机情况下,中资银行发展好不代表中资银行的竞争比外资好。一次危机不代表一夜之间中资银行就比外资银行强大了,不能这么看。中资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借鉴了外资银行的经验,特别是进入WTO以后,我们和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发展个人银行业务,以及他们先进管理、技术和产品服务、管理工具,的确促进了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但是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这次经营业绩不好,他有一些原来的理念或者国外先进的东西,基于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模式到中国本土化这个过程中间出现了一些暂时的肯定。我举两个例子,国外的银行有一些理财业务,我记得原来浦发银行在去年的时候是在新浪还是搜狐,说浦发银行今年的资产理财业务收益为零。我们当时压力很大,后来发现外资银行收益为负。

  最后一个观点我们是一个共同的市场。外资银行要本土化,在这个过程探索总结经验,中资银行我们也要走出去。我们商业银行以前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如果我们的货币走向国际货币,今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将会发生新的变化。我觉得现在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按照,外资银行怎么样本土化,本土银行如何向外资银行学习。从一个整体的金融体系来看的话,未来整个银行体系应该来讲是不断的往前推进,我们希望银行企业的整体的竞争力不断前进,需要我们需要合作和竞争,所以我们欢迎竞争。中资银行这几年发展的好,并不一定我们的竞争力就比外资银行差,我们还有差距,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熊毅:徐老师非常客观的评价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发展的状况。另外徐老师说到中资银行在这个阶段要考虑走出去的策略。这里也想请教一下谭老师,因为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有银行之间互相收购的例子。我们想请问一下谭老师,就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的话,我们的中资银行应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继续扩张并购一些海外的金融机构,还是说在国内继续做大做强。因为在去年虽然说整个经济环境衰退也好,但是像一些本地的银行,有一些不错的商业业绩,是不是继续把一些资源、人力投入拓宽,把国内这部分市场做大做强。这方面请谭老师评价一下。

  谭雅玲:我觉得还是要看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自己的实力或者能力,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如果从这场金融风暴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但是发达国家的层次和金融机构的状况也是参差不齐。虽然它是高端的金融机构,但是它金融机构的水平也是有差别的。从这个角度想,中国的金融机构或者是银行要走出海外并购或者参股,要看你的实力和能力,特别是风险控制的水平能不能够达到,这样我觉得是比较好的。再一个从我国的金融机构角度讲,我不同意现在的做大做强。我觉得面对国际上的金融风暴我们应该强调做实做好。因为我们的大规模,我们的影响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这个认可当中,我们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匹配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我们的数量很大,但是我们的质量是不是好是一个问号。所以我们应该在金融机构合情合理做得更有效,更高端,这样中国的竞争力才可以显现出来。

  何昕:从公何司治理的角度,我觉得谭老师说的很好,要做实自己,你自己有没有能力管理国外的银行。收购就要管理好,我觉得这方面要考虑。

  徐宝林:我觉得这个买卖金融机构,合理在商场买卖一件商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刚才前面谈到专家都提到了,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是一家经营风险的机器,这个机器里会开才可以不断的创造价值。我觉得你千万要记住,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不是买的房子和买的衣服,它是买一个经营风险的机器。所以要会驾驭它才可以经营好,你才有购买的投资回报。

  熊毅:我们看到了关于本土企业走出去的话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你在国内做得不错,但是你走出去一定要适应当地的人文习惯或者政策法规。我们再想听听各位专家的看法,去年金融危机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就老百姓而言,很多老百姓买了一些理财产品,在去年的时候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可能有一些理财产品甚至不收益。像前两天我去香港的时候,在那些银行门口,很多老百姓举着牌子抗议,确实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老百姓生活的改变不仅是体现在个人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和机构,也是在去年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比如像航空公司也有很大的损失。这里我想请教一下何先生,请您给我们聊聊从外资银行的角度,看看有没有一些更好的措施避免这些事情。

  何昕:这次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衍生产品自己的,衍生产品对于企业和个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出现对于我们企业在风险管理上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个工具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有很多变数,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投机性,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不能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故我们就不让它发展。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完全是处在一个基本起步阶段,中国来说还是有这种需要,继续推动发展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因为从目前来看,我们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我们迫切的需要可以规避风险的产品。如果你购买期权的产品,你可以锁定你损失的同时,对你有利的情况下你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这样的产品是我们需要的产品,以后我们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谈谈去年在中国发生的一些情况,去年很多中资和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做了很多比较复杂的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等等。我们企业要做套期保值的产品,一定要对风险有精确的认识,最后回到银行上,银行推产品的同时怎么样加强管理的认识。

  我很赞成刚才徐先生所说的,我觉得合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是产品的合作,我们怎么样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宣传这个产品。另外就是人才的合作,中外资银行各经营方针的不同,在中国市场上外资银行并不能真正对中国的本土银行构成真实的威胁,除非你把自己做成一个完全的中国银行。大部分的外资银行,包括花旗、渣打等,我们只是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特殊群体。

  另外一个我认为人才方面,金融市场和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像刚才我们谈到走出去你没有管理上的人才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我们银行业的发展人才交流也是必须的。我回到中国我感受很深,一开始流动是单方向的,大部分都是从中资银行流到外资银行。

  熊毅:谢谢何先生,他对于我们企业的风险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看到了好象根据目前的一些统计资料,大部分的贷款是贷给了比较大型的企业。我们知道那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想希望从银行获取一些盈利资金,保持他正常的运作。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了一些统计资料,在大的19家银行当中,五千万的贷款占到贷款总比例60%。按照通常的比例,大客户的贷款保持在40%左右对于银行来说比较安全一些,如果超过50%就进入到了风险的区域。我想问一下浦发银行的徐老师,你们在做中小企业贷款方面走到很前面的,浦发银行有什么产品帮助我们中小企业的贷款。

  徐宝林:对于中小贷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银行贷款一定要有回报,因为银行的钱不是银行自己的,是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中小企业贷款我觉得有一些企业可以贷的,但是要有一些正比,你不要说银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就说银行不是为人们服务的。比如在浙江我们有一个宁波银行(002142,股吧),每天增长二三十亿元,效益非常好,他就是做中小企业的贷款,包括温州和我们的杭州。我觉得中小企业贷款有三句话,它本身能够给银行贷款带来安全回报的。第二个就是刚才我们主持人所说的要开发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短平快的产品,包括信用产品。包括股份制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可能在交易费用和成本这方面有一些考虑,我们要开始参股一些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我觉得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我们一定要科学的认识它。

  熊毅:我们这里请问一下谭雅玲老师,你给我们分析一下,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结算方案的具体细则没有出来,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中外资银行应该做哪些准备来应对新政策的实施。

  谭雅玲:我觉得当前的形势有一种不太好的表现,就是说大家在关注推出这个产品之后,未来国际化趋势,把焦点放在这里。但是我觉得现在关注的焦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结算怎么推广,怎么实施,它的技术、教育、普及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应该放在这个角度上,这样我们就会做得更扎实,我们就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平台。包括我们去年10月份推出的融资融券现在怎么样,我们推出了很多金融产品,这个时候它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应该想,所以我们应该总结,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做很多金融的基础工作。我觉得这样对于中国未来的金融繁荣和强大才非常的重要,包括你前面讲的话题。假如说理财产品为什么出了很多问题,是我们的评估和判断出了问题,而我们我们的评估和判断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我们追着疑问和预期走。而这个疑问和预期在西方非常发达和成熟的金融状态下生成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包括现在的金融危机太独特了,它是不是危机应该画一个和问号。美国人在拼命讲自己金融机构有问题,美国人开始恢复了,美国的商业银行开始盈利了,我们就应该去想,这是一个外资银行的论坛,外资银行的高端是有经验,外资银行的高端是有战略,外资银行的高端是有策略,这些值得中资银行思考、借鉴和学习的。大家要用经济全球化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根基是什么?国内的繁荣和发展,只有你国内强了你才可以走向全球化,融入全球化。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对策过于关注国际,忽略了自我,这样对于我们走向全球化,融入全球化应该是不利的。说到人民币国际化计算这个话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焦点要落在产品上、技术上,而不是说大家拼命的提问人民币国际化怎么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是大的方向和趋势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普及教育,普及外汇、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市场的产品上踏踏实实的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样才有实际工作的根基。谢谢!

  熊毅:我非常同意谭雅玲的说法。接下来该怎么做,产品怎么设计,钱该怎么走,信心该怎么走,这是非常关心的内容。

  谭雅玲:我觉得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要推产品,但是更要推制度,产品先于制度,制度落后于产品,这在中国的现实面前非常的突出。外资银行的经验上实践是第一的,我们现在恰恰需要的就是实践。

  熊毅:其实这个流程、制度、信息流和资金流怎么做,像刚才谭老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如果企业真的是用人民币结算以后,可能减少一些外币的汇兑和套期保值方面的需求,确实对于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精采发言,包括银行的应对之道和新政策下银行采取的策略。不知道台下的来宾有没有对台上的嘉宾有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举手。如果没有的话也欢迎各位在互动论坛结束以后和各位嘉宾做会后的讨论。今天我们的互动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