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燕赵晚报污染标准怎能被面子粉饰?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1-03 08:13:54 标签:

  环保部11月1日对PM2.5微粒(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测定做出规范,但在环保部近期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相关人士称,技术已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国内PM2.5的污染情况较重,如制定标准,将大范围超标。(11月2日《京华时报》)

  事实上,对PM2.5进行测定的技术并不复杂,环保部门表示得很清楚:技术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面子。如果把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那我们目前的空气质量就不是环保部门目前所声称的“优”和“良”了,而是极其严重的不合格甚至“有毒”。

  不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范围之内,PM2.5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只管自说自话地表示空气质量是如何“优良”,全然无视污染的存在,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掩耳盗铃?

  当然,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我们的空气质量固然大范围超标,而环保部门则需要为合格的空气质量格外花费更多的力气。更主要的是,环保部门关于空气质量控制的“优良”政绩也将在PM2.5面前消失殆尽。

  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从来就只注重面子而忽视实际现状,这在所谓的“蓝天工程”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只对PM2.5微粒测定做出规范,而不将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不通过制定标准来限制PM2.5,测定PM2.5微粒的技术再规范又有什么用处?究竟是公众的身体健康重要,还是有关部门的政绩面子重要?

(责任编辑:李焱)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