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审时度势 克难求进推动武进区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6:51:49 标签:
  今年1-8月份,全区完成工商注册外资5.3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2.88亿美元;1-7月份,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1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6.43%,完成外经营业额7074万美元,三外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严峻,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政府和企业能否准确估量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能否充分把握潜在的机遇和希望,能否深刻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能否在经济转型期破解难题,自我革命、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是武进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全面分析形势,提高预判发展新能力
  从国际情况来看,一是次贷危机影响明显。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明显放缓。美国两大房贷巨头房利美、房地美公司面临被政府接管的局面,加州的印地麦克银行宣布倒闭,美国经济的衰退,直接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据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从原来的4.1%下降到3.7%。虽然今年美国第二季度GDP年增3.3%,大大高于第一季度的年增0.9%,但预计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及退税作用消退后,同时欧日等贸易伙伴经济大幅放缓,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将显著放缓。市场减弱及其对全球市场需求的传导效应将对全球消费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必将直接影响我区出口。二是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近年来,国际石油、粮食、铁矿砂等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快速涨价的趋势,尤其是石油价格近段时期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并且短期内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态势难有根本性扭转,特别是美元持续疲软、流动性过剩对价格的支援作用不可忽视,投机炒作将进一步加剧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导致下游相关行业生产成本的抬高。一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进口成本,构成通胀压力,另一方面,也将使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增加。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远落后于初级产品,靠提价转移原材料成本上升会越来越困难,对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区企业来说,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盈利水平下降,经营压力增加。三是国际经营风险明显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外客商“倒帐”增多,企业货款无法收回,企业经营风险增加,我区一些企业出现商帐风险,给我区外贸的良性发展带来了隐患。同时,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我区一些企业纷纷遭遇“两反一保”等贸易纠纷,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极大的挑战和不可预测性。
  从国内情况来看,企业适应政策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但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上涨超过了10%,比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比如我区纺织服装行业就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相当部分企业举步维艰,苦苦维持,“关停并转”不在少数。
  二、抓住有利机遇,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调政策叠加效应显现,我区利用外资工作面临形势更为复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机遇,一是中国政局稳定孕育新机遇。中国政局稳定,市场庞大,经济持续增长,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二是两岸关系回暖提供新发展。随着两岸直航、扩大人员交流、台湾对大陆投资限制放宽、简化相关手续等举措的实施,两岸经贸交流将更加密切,为对台招商带来更多新机遇,南京禄口机场开通直航包机,使我区的区位优势倏然突现,台湾华新丽华、光宝等知名企业近期相继落户我区,对台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三是全区经济发展迅速增强新优势。近几年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开放度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推进力度更加强势,进一步增强了利用外资的基础和竞争优势。四是人力资源丰富创造新局面。我国高性价比的科技人才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仍有优势,尤其是位于我区的科教城,每年有2万多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毕业生,为我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人力资源保障。综上所述,我区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仍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之一。首先是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与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康复器材等五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发挥考其、固特异、GE等8家世界500制造业企业落户我区的优势,下一步继续加大对世界500强跟踪力度,密切关注其在华投资新动向,积极主动寻求对接,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能够产生集聚效应的“旗舰型”大项目。其次加大现代服务业引进力度。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大需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进力度,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再次进一步加大“以民引外”力度。充分利用我区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导更多民营企业“以民引外”,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家参加各类境内外招商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引进来,加快民资与外资的“嫁接”步伐,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政府引导,实现对外贸易新发展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变化,及时引导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一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引导全区企业进一步巩固美国、日本、欧盟、台湾、香港等传统市场,加快拓展东盟、东欧南北两大市场,着力开拓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广泛宣传中央、省外贸发展基金、国家出口退税、外汇管理等新政,综合利用财政、金融、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为我区进出口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二是加强产业引导。以我区轨道交通产业荣获“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发展契机,以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为着眼点,与科技、发改、经贸部门开展密切的横向联系,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基础上,扩大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鼓励以点带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扩大出口规模和质量,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科技兴贸出口基地,从而争来一块基地牌子、获得一批扶持资金,迎来一个发展良机。三是加强市场引导。立足于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培育出口增长点,积极鼓励和组织我区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加快进军国际市场,会同贸促会、世贸中心,加大对会展工作的组织推动力度。“拉”我区的名牌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带”我区的成长型的中小进出口企业,“推”我区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知名贸易展,通过参展,结识更多的客商,争取更多的定单,开拓更广的新路,赢来更多的发展。四是加强品牌引导。品牌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是增强我区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区现有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出口品牌,但从总体看,我区出口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我区现有的外贸规模与增长势头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快启动实施外贸品牌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对重点出口商品、出口企业的品牌培育。以申报、评选出口名牌为基本切入点,进一步培育、扶植、发展自主品牌典型,加快构建出口品牌培育发展的促进机制,进一步营造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尽快创建一批商务部和省市“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四、提高企业认识,实现对外经济合作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走出去”这一国家战略决策逐步演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已成为了实施“走出去”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生存空间。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政府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制定和出台了包括外汇、金融、税务、保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促进措施,并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规模的扩大、形式的多样,政策扶持的力度和配套也随之增加,如对经商务部批准的境外合作区,国家将给予2-3亿人民币财政支持,并给予20 亿人民币的长期贷款。各级政府也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促进体系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扬长避短,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更有效“走出去”。一是向发展中国家“走出去。大步向非州、中东、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走出去”,在产业和投资上突出两点:境外投资办厂,对易受反倾向销的产品,易受技术、专利等贸易壁垒的产品,对产品成本、利润空间敏感的产品先行推出,对国内市场竞争过度,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产品先行推出;开发利用境外资源,积极参与央企开发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根据市场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对石油、煤炭、木材、有色金属等紧缺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向发达国家“走出去”。稳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走出去”,在形式和方式上突出三个重点:建立企业境外研发平台,围绕我区五大产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在科研院所集聚的地区设立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目标地区以美国、加拿大及北欧地区为主;收购兼并,培育品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股权置换、投资控股等方式,收购兼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有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迅速“强身健体”,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提升我区产品在国际制造中的地位;构建国际营销网络,通过鼓励和推动自营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直销和分销中心,直面客户和市场,为扩大欧美、日韩市场份额赢得主动权。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