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核心当然是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技术在老外手里;而自主创新,又绝非一日之功。 在这个无法回避的难题面前,“常牵”跟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一样,同样走过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区别在于它用市场换到了先进技术的使用权,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用不断扩大的产品国有化缩小着与国外核心先进技术的距离。以轨道交通产品为例,最初几乎所有产品都依赖外方,而今产品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 众所周知,庞巴迪是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品牌,“常牵”要想在科技含量最高的牵引传动系统打天下,与庞巴迪合资可谓明智之举,但当年与庞巴迪的谈判之艰辛远超常人想象。庞巴迪看中的是中国这块大市场,而“常牵”合资不仅仅是为了借用庞巴迪的品牌,而是在于技术国产化。各自打着算盘,一度双方谁都不肯让步,最终是在2003年除夕,双方以50%对50%的股权成立合资公司,传统的大年夜签好合约再吃团圆饭,董事会也是3个人对3个人,中德各半。 既然德国人的技术压制难以回避,那么“常牵”就以市场倒逼。让他们知道如果技术不拿过来,“常牵”就拿不下大项目。北京4号线近4个亿的订单,由于“常牵”缺少一项技术资质最终没能拿下,这个例子让德国人领教了中国政府部门对合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引领,也对常州民营企业家在技术领域的志在必得多了几分理解。 在与庞巴迪运输公司合资组建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常牵”又相继与德国SMA公司合资组建常州艾思玛电器有限公司,与香港新誉集团合资成立江苏新誉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中方和外方都是各自控股50%,这个数字或多或少勾勒起人们对平等对话的想象空间,也传递着中国人对外开放中不卑不亢的精神气质。 即便是在处理交纳技术许可费这一带有国际惯例性质的问题上,周立成也表现出足够的与众不同。前两年交4%的技术许可费,“常牵”就反收6%的市场开拓费,这个费用有时能收到2000万元。周立成的经营之道对于业界似乎不无借鉴。 先巧借外脑,再与自主创新结合,“常牵”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的开放式新思路,继而与多所高校和著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项目研制合作和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吸收”的自我开发之路走得越来越通畅。 以风力发电为例,“常牵”运用的是典型的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大方式之一,强调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常牵”先从国内研究风能水平最高的沈阳工业大学购买了最基本的风机原理图。再与国外加强合作,如跟德国人讨教风机叶片、向英国人学习合作系统等等,好比把整个风机生产拆成一个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与世界最顶尖的技术代表进行交流合作,把技术学到手后,“常牵”通过消化吸收再进行整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研发或与国外先进机构进行共同研发,最终获得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 “常牵”生产的首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如今已出口到了泰国,同时这也是泰国历史上首台1000千瓦以上的风力发电机。更令人鼓舞的是来自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国的一些企业陆陆续续向“常牵”要求技术输出。 今日“常牵”,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都在5000万元以上。至2007年末,共完成自主创新投入3.8亿元。“常牵”去年以“大功率牵引变流器研发”获得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轨道交通高速电力机车牵引系统产业化”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兆瓦新型直驱式风电机组的开发”获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完成风机叶片5项专利申请;今年“海上风电关键技术研究”、“风力发电实验室”将分别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级重点试验室。 由此可见,“市场换技术”的道,就看你如何去走,自主创新的路也并非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