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胸襟有多大事业有多大——东风农机升级转型深度解析之二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07 11:01:36 标签:
  寒来暑往,宣碧华用“春风”唤回了“东风”。目前,常州东风农机产销两旺。然而,5年来宣碧华没有从杭州大本营调动一兵一卒来常,“东风”的起色完全由他一个人带领“东风”的原班人马实现。
  宣碧华说,一个企业家的胸襟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企业转型,必定会带来人员变化。而人的因素又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基础。作为“东风”的舵手,宣碧华看到的是“东风”原本就有成熟的管理团队,他所要给予新伙伴的是:自己的真心、员工的利益、企业的希望。
  当年,宣碧华承包萧山钱江农场的摩托车配件厂。两年后,他没存下什么积蓄,也没提取应得的承包奖金,而是用这笔钱给当时的每个员工发了一条毛毯。这条毛毯温暖了很多人的心,也使宣碧华形成了自己的用人哲学,为以后企业发展埋下了伏笔。
  宣碧华的理论是:“办企业不能光为赚钱,办企业也不能光靠钱。有人问我在萧山农场的两年赚到的钱是不是我创业的第一桶金,其实,在我的词典里从来就没有第一桶金的概念。创业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市场理念,有没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才是无价之宝。”
  畅谈企业的每一次转型,宣碧华只字未提他的商贸流通事业,他认为,之所以进入通信业,完全是因为当时有那样的机会,放弃了可惜。因此,他的通信公司多年来都交给其他人打理,他基本不过问。然而,他厚待通信公司总经理一事却传为佳话,显示出他不凡的胸襟。
  宣碧华年轻时认识了北京某链条企业的一位业务员,两人颇为投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信公司成立后,宣碧华特别邀请这位朋友当总经理,半年后给其49%的股份。两年后,北京朋友挣得500多万元,满足了,辞职,衣锦还乡。此事不胫而走,通信业和制造业的多位顶尖人才因此转投宣碧华门下,为其效力。      
  胸襟的豁达在宣碧华入主“东风”时再度体现。
  宣碧华说:“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员工以企业为家,企业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把改制看成是最后的晚餐,会在利益方面提出一些要求,对我来说可能是过分了一点,但只要他们能提出来就绝对有他们的道理。”
  “职工为了生存提出自己的需求,是天经地义的,关键是作为一个新的当家人怎么去理解、判断和看待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对解决问题应有一个态度。过了这道弯,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容易。”
  在整个常州东风的改制过程中,宣碧华比常州市政府提出的标准要求还要高,他甚至为此多花了七八百万元。而他认为,这是给职工的,是应该的。其实,宣碧华的钱并没有白花。从他的处事方式上,职工群众体会出了他重振企业雄风的决心,换来了空前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后来的职工代表大会几乎是全票通过了宣碧华的接管。
  和全厂员工拧成一股劲,常州东风于2005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完成销售收入6.98亿元,轮式拖拉机产销过了万台大关;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7.3亿元,轮式拖拉机产销1.5万台;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8.8亿元,轮式拖拉机产销2.3万台。
  工厂很快重新焕发青春,员工收入连年大幅增长。5年前,厂区没有一辆私家车;5年后,东风员工开着私家车上班已不稀奇。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