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企访谈 > 正文

企业聚焦中天钢铁应对危机启示录(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07 11:01:38 标签:
  题引:海啸,只能击沉千疮百孔的孤帆,却不能撼动乘风破浪的航母;飓风,只能刮跑累卵之危的茅屋,却不能卷起坚如磐石的广厦。2008年下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人为之震惊。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神州大地已经与世界连在了一起,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让古老的华夏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工业巨头的钢铁业,更是遭受重创,河北70%钢铁企业停产,河南45%钢铁企业停产;而宝钢、沙钢纷纷限产、减产,更是让全国钢铁企业愁容满面,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中天钢铁集团却依然满负荷生产,犹如钢铁界的航母,在大海中遨游,全速前进,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2008年11月21日,记者走进中天,探索中天钢铁集团在此次金融海啸中岿然不动的奥秘,寻求中天发展背后的启示。
  2008年1月—10月,中天钢铁完成工业产值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63%;销售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2%,占武进全区工业销售的10.55%;完成利税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上交国税占全区15.3%,在全区17000多家企业中,拔得头筹,在惊涛骇浪中,再次证明了中天钢铁不愧为钢铁业的“航母”。
  “工业产值、销售双超250亿元,利税超12亿元,中天今年的既定目标不会动摇。”集团总裁董才平掷地有声。
  今天 明天 后天
  走进中天钢铁集团,服务台的礼仪小姐始终面带笑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钢铁企业的危机四伏,给人的是欣欣向荣的享受,采访集团总裁董才平,需要登上行政大楼的五楼,这里是中天钢铁集团运行的“大脑”。接受采访,董才平始终笑容满面,当记者问到中天之所以能在此次金融海啸中,傲视群雄的秘诀时,董才平用了“今天、明天、后天”来形容,简单的三个词让人惊讶不已。
  集团行政大楼三楼,这里一派繁忙的景象,电话声此起彼伏,员工忙碌不已。这里,就是董才平所说,“负责今天的人”,他们把关全集团的生产、质量和安全,丝毫不能出错,完成钢铁生产的每道工序,让集团生产不停步。他们始终站在钢铁生产第一线指挥工人完成钢材生产,确保中天生产的钢材,品质有保证。
  完成销售、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回访等工作,行政大楼的四楼,一批“负责明天的人”,在此办公。他们是企业的中层,集团能否完成突破,光靠生产是不能保证集团的正常运行的,只有占领市场,才是钢铁企业的根本,而这些,正是“负责明天的人”该做的工作,让集团始终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钢铁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中天,有着一批优秀的“负责明天的人”,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就了中天今天的辉煌。
  “我主要负责对外投资、对外收购等工作,这是集团未来发展的方向!”董才平如是说。而他,就是“负责后天的人”,集团的未来发展,需要他的不断思索与调研,更需要他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把握力,找准时机投入,适时收缩,这是一个集团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少了对未来的整体规划,企业壮大,从何谈起?
  不同分工,各司其职,精诚合作,让中天在钢铁业的发展中,有了无懈可击的坚实团体,中天也具备了抗击风浪的作战能力。
  搜索 分析 出击
  暴风骤雨的来临,必然有着某种征兆。今年6月,全球铁矿石持续飙升,至今年7月,生产钢铁的原材料——铁矿石已经攀升至1800元/吨,而全球经济仍高速运行,大批国外铁矿石的大量运输投往中国市场,全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顿时上升到7922万吨,形势趋紧,让人捉摸不透。
  完美的网络体系让中天受益无穷。在危机来临之前,由集团成立的中天国际贸易公司在负责集团对外贸易的同时,不断搜集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国内外矿山、焦炭以及钢铁生产的各类数据,并及时传回集团。公司各地信息搜索传回的数据,让董才平觉得,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他开始分析从各地传回的数据。董才平判断,钢铁价格猛然走高必然将遭遇直线下降,中天必须及时应对,否则集团将遭受重创。
  在紧急召开的董事会上,董事会成员就目前钢铁业的现状进行了磋商,他们开始比较1998年和2004年金融危机的前兆。最后,董事会成员纷纷支持董才平的决定,并表示,集团必须及时做出决策,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不囤积铁矿、限制高价矿石压库、按两个月的生产周期、严格限制原料库存、按月底定价结算当月焦炭价格、全球采购进口低价废钢……中天开始实施现货生产。
  时光开始进入三季度,钢铁价格开始直线下滑,目前,铁矿石价格已经从1800元/吨落至500多元/吨,焦炭从3200多元/吨降至1300元/吨 ,废钢从4200元/吨滑至2000元/吨,而原先从世界各地运往中国压港铁矿7900万吨已经成为包括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在内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敢接手。
  从遥远的巴西、澳洲运往中国,需要数月的时间,如果将矿石运回,将会让原料输出企业损失惨重。此时的中天,已经在谋划未来,董才平看准时机,主动出击,与世界500强企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上海谈判,表示愿意收购该公司滞留在海上的铁矿石,一下子让巴西人感动万分,中天也换来了“淡水河谷”给予的“宝钢级”待遇,以后宝钢的进货价也将是中天的进货价,中天一下子成为“淡水河谷”十年的合作伙伴,更让中天欣喜的是,中天与“淡水河谷”公司合作,共同成立长江流域独家贸易公司,而此类公司,在全国仅三家。
  不光与“淡水河谷”公司,中天在此次铁矿石收购中,也开启了同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澳洲“力拓”、世界第三大矿石供应商澳洲“必和必拓”两大矿石巨头的合作。
  “未来十年的钢铁原料,中天将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全年所需的600万吨铁矿石,我们已经完成了300万吨优质铁矿石,其他的将从国内采购!”董才平信心满满。
  灵活 规范 团结
  回顾中天走过的旅程:1973年,武进轧钢厂挂牌成立,1979年更名为武进钢厂;1993年,更名为江苏武进钢铁集团公司;2001年9月26日,武进中天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成功收购武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为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2004年,更名为江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2月19日,正式更名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改制成如今如日中天的民营企业,中天完成了蜕变,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1997年9月,董才平走马上任,出任江苏武进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厂长,而此时的武钢,已经濒临倒闭。面对装备上落后陈旧、财务上资金断链,员工迷茫失望,董才平依然决定与武钢共存亡,以一个“650一火成材高线项目”为激活点,激活了武钢的希望之旅。
  2001年9月,武进被列入改制序列,经10名自然人发起,筹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武进中天钢铁优先责任公司。董事会明确提出:坚决杜绝侵占国家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短期行为,并规定,武钢集团的一草一木都是国有资产,一分一厘都要盘进账;决不让员工付出一分钱改制成本。从此,中天成功踏上民营之路,开始快速发展。
  2003年,中天收购常州焦化厂,跨出了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的第一步,并做到了全部接收原厂职工,全部保留国有企业福利待遇,从此,一企两制开始中天成功实行,也让中天在市场的导向作用下,加上宏观调控,助推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国有企业不可能拥有如此快的应变速度,一般民营企业不可能有如此高效的宏观调控。”董才平在面对今年金融危机时如是说。
  得益于民营企业的灵活,走国际化集团规范化管理,做到让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正如中天的发展战略一样:以人为本,科技为根,不断创业,永不停步,加上企业的“灵魂”:团结可以战胜一切!这就是中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对金融海啸的法宝,在危中寻“机”,中天,做到了!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