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观志载:“康王驻跸青城,西天焰火明亮。左右告之,乃窑火之光。于是赐名 ‘窑光巷’,后取谐音‘遥观’。”至今,明城墙上仍保留着遥观人烧制的“青城砖”。 如今,除了生产高科技玻纤拉丝产品的“池窑”,遥观早已不见当年的“火砖窑”。 在全球经济的一片暗淡中,遥观镇域经济的“火焰”依旧那么耀眼: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98.36亿元,同比增长34.99%;其中,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79.3亿元,占全镇产值的90.8%,同比增长35.25%,占年目标任务的85.58%。实现工业销售190.5亿元,同比增长34.72%,其中,规模企业实现销售172.2亿元,占全镇销售的90.4%,同比增长35%,占年目标任务的84.83%。全镇工业投入完成15.69亿元,同比增长18.78%,其中,规模企业投入14.93亿元,16个千万元项目完成投入10.43亿元,占全镇总投入的69.84%。如此大背景下,这应该是份不错的成绩单了。 但殷忠兴并不显得过于乐观。这位当兵出身的镇党委书记觉得,“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 越如此,他越觉得要把“遥观文化月”活动办得热热闹闹。 周末,广场上。老人、孩子们笑容灿烂,下了班的企业职工们脱下工装,换上演出服,登台歌唱着自己一如以往的快乐心绪。 新华昌的一位员工笑着说:“我们遥观人的精神不会有危机。”镇党委副书记邵汉羽说,党委政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遥观镇党委办公室,记者见到一份镇机关干部“分片包干联络表”。“这个时候,政府不能缩在后面。”一位机关干部向记者介绍,从书记镇长到一般工作人员,都主动放弃了周六休息。 “跑企业,探询他们的需求。”他告诉记者,领导要求他们把企业的问题和困难带上来,能立即解决的坚决不能拖,镇里不能解决的,要帮企业想办法、出主意,“绝对不允许空着两只手回头,哪怕能帮企业出一点力也好”。 10月8日,国庆节一过,殷忠兴就按部队惯用的方式,召开了全镇“誓师大会”:“狠抓平台建设、狠抓产业特色、狠抓规模经营、狠抓科技进步……”一连串几个“狠”字,把企业和机关干部们的心“烧”得激情沸腾。 “也许最困难的时候,就孕育着机遇。”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殷忠兴和同事们一起帮企业寻找突破口。在市里确定的现代制造业“五大产业”中,遥观就聚集着“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三大产业。 集聚集约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影响力,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在危难时刻的共识。而在遥观形成产业集聚更重要的条件是,“遥观的企业家队伍素质真的很棒。”殷忠兴告诉记者,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个个都有做行业“老大”的气魄,也的确成就了一批江苏“老大”、全国“老大”,甚至全球“老大”;同时善于在产业集聚中分别做“个性”,形成差别化优势和区域内的行业优势互补,从来是“只补台不拆台”。 殷忠兴举了个例子:遥观做焊丝的企业很多,由于各自品种不同,在客户对品种需求不一时,同行间都能相互介绍生意,产业集聚的效应也由此放大。 因此,镇里谋划:要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强强联手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以常牵中心、今创集团、新华昌为龙头,带动和引导优势中小企业走规模化、综合化、集团化经营道路,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规模支撑作用。 更重要的是做好政府该做的事:继续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风能产业园和玻纤工业园为主体,突出产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和品牌效应。 “政府能做的,一定要抢在企业前面帮他们做好,”殷忠兴说,“这样才可以让企业多花点时间谋划研发和销售这两个重头”。 事实的确如此。陪记者采访的,是50多岁的镇工业公司总经理徐生伟。在去企业的前后半个小时车程里,老徐接连拨出了四五个电话,都是替企业跟市、区有关部门联络办理项目手续。“这些杂事我们帮办了,企业就可以腾出手来抓大事。” 遥观人善放“鹞灯”,已有多年历史。“鹞”是猛禽,却又能在危急时迅速而轻捷地飞行,凭的就是它的沉着与勇气。 |